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信息 > 人文历史

民国时期嘉山县城——老三界

来源:明光市政府 阅读: 发布时间:2017-12-28 17:08 字体【  


民国时期嘉山县城三界在嘉山县设治之前就与来安县城关相当,设治之后曾一度繁荣,但不入就衰落下来,现在只是一个村庄,它的衰落是日寇侵华的一大罪证。

三界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

一是在当地历史上有名。“三界市地处凤、滁、泗之间,形扼江淮之胜,虽弹丸小镇,而钟灵毓秀,代有名人。”①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里晚清出了一位封疆大吏吴棠(字仲宣,号棣华,谥勤惠),他是清代皖东地区出来的最大官员,也是明清近六百年漕运史上集权总督。除此之外,三界吴氏及他姓中还出了道员、知府、知县十数人,民国时期还出了很多名牌大学生,出过省、县议员多名。吴棠族玄孙抗日英雄吴继光更是青史留名。当代还出了专家、学者、副省部级干部吴绍骙、福州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吴少同等人,名人使地方闻名。

二是在当代军事上有名。这里是世界上特别是美国军事报部门和台湾地区军事情报部门关注焦点。因为三界处在重要地理位置——皖东江淮分水岭之上,襟江带淮,地势险要。周围网峦起伏,低山逶迤连绵,丘陵广布,树林茂密,京沪铁路大动脉从中穿行而过。邵艺五(字树谷)称“三界居江淮中道,扼津浦要冲”,③那是一点没有虚夸的。所以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国后三界驻军很多,其训练中心为军级单位,另外,还有坦克师等多个师团级野战部队。1985年,中国百万大裁军后,这里训练中心降格为副军级单位,另有炮兵团、坦克营、综合训练场、训练基地等团营级军事建制,是南京战区也是中国最大的陆军耙场,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每年南京战区在这里进行常规军事训练时,坦克集群,铺天盖地;万炮齐鸣,火光冲天;战鹰飞舞,翱翔蓝天;硝烟弥漫,电波穿梭。整个场面蔚为壮观。不过这些都是公开的资料,详情则属于高度军事机密,非军事人员是无法走近军营一睹为快的,笔者自然无从知晓。         出名人的三界是指今老三界,即民国嘉山县城关;军事上的三界是指今三界镇及以镇治为中心的包括张八岭、管店、嘉山集等乡镇以及滁州市南谯区、定远县部分乡镇在内的周边地区。

三界原来只有一处,那就是老三界,有老三界自然就有与其对应的新三界,新三界一名出现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在老三界正南八华里处,原名施郢。原三界改名老三界,并由此衍生出一个新三界,位于津浦铁路线上,又名新街。新三界的出现与吴棠有很大的关系。

当地传为津浦铁路建筑时经过老三界土城中心清廷赐建的吴勤惠公祠堂和街东南吴棠墓地(衣冠冢),吴家后人坚决不同意,称动了祠堂上慈禧太后的赐匾,于大清江山不利,移了坟地就破坏了吴家风水。因吴棠曾有恩于慈禧太后,吴氏后人就托人把官司打到了慈禧太后那里,慈禧太后为了维护祖上的尊严,只得传旨,准许铁路绕三界而过,这一绕,铁路拐了大弯,长了七八里,多了一个新三界。

这只是一个传说,未必真实可信。但真实情况就是老三界成为民国嘉山县城与吴棠有着密切的关系。老三界座落于现明光市三界镇北,距明光30余公里,一〇四国道从村边穿过。昔名三界市,又称三界镇,古名三界集。相传集创自元,无考。是原安徽省盱眙县唯一称市的地方,咸丰八年(1858年)7月,太平军叛徒李昭寿自滁州率众万余人分三路入三界市,地方练勇不敌,伤亡数十人,李昭寿纵火焚烧练局及民房数百家,三界市因此元气大伤。同治二年(1863年)吴勤惠公督漕时附片奏准建筑土城,三界市再次繁荣起来。同治八年(1869年)吴勤惠公督川时曾拟奏准请在老三界立县,后因疾终养,赍志以殁。光绪年间,六合举人汪达钧掌三界芝生书院时,誉称三界为“万山丛中小桃源”。三界位于滁、盱、定三县交界之处。曾有界石立于冈头十字街口古真武庙侧。《滁州志》:“北至盱眙县九十里三界镇为界。”《来安县志》:“三界市在县西北七十里。”《盱眙县志》:“三界市在县南一百二十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三界在定远县东,池水南岸,定远与滁州、盱眙交界处之冲,故名。村集寥落,荒僻之区也。今津浦铁路经之。”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三界士绅邵树谷、吴孝业等呈文安徽省政府及国民政府内政部请求变更行政区划,设县分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15日批准在三界设县,因靠近境内的嘉山,又隶于定远县的嘉山保而取名嘉山县。县政府设在三界老街的吴勤惠公祠内办公。设县时三界有居民八百户,人口五千余,与来安县治相等,学龄儿童已逾千人,商贾咸集,民风淳厚,富有实业基础。具备立县条件,设县置以维治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于同年12月30日,窜到国民党嘉山县政府所在地——老三界。当时,国民党县长杨杼早已将守土之责抛之脑后,闻风弃职潜逃。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中旬。日寇再次窜到老三界,纵火焚烧了6条街,整个县城仅剩下一条南小街,烧毁民房3000多间,枪杀七人。数日后的一天夜里从新街车站(即现在的三界车站)来了两个鬼子,一个手持指挥刀,一个扛着步枪来找“花姑娘”。未找到,他们就迫使未逃走的老百姓出来在西岗头集合排队“出操”。排队的有老三界居民吕久、王振发和姓任的等9个人。这9个人排成一列纵队,刚排好队,拿枪的那个日本兵就把枪口抵在排头的吕久的胸口开了一枪。一枪穿倒了吕久、姓任的等6人。王振发等3人排在七、八、九,子弹未穿到,王等当即拔腿就跑,拿刀的日军举刀就劈,因王躲闪,刀尖划破了肩上一点皮,王正没命夺逃时,那个拿枪的鬼子向他开了一枪,王的帽子被打落下来。王等3人由于地形熟,跑得快,总算死里逃生。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底日寇第三次到老三界。从此,他们长期占据老三界,民国嘉山县自此长期沦陷敌手,成为日寇和汪伪嘉山县的属区,日寇在这里安居点、建碉堡,训练伪军,日伪在三界驻军最多时有数百人,经常外出扫荡,为害百姓。

日寇侵占老三界期间,经常烧杀,手段残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3月,老三界居民江百,年逾60多岁且有痨伤病,在西门口大鱼塘埂下面菜地拔菜。当时日本鬼子路过菜地,见他没有起身给他们鞠躬,于是这群日本鬼子中间跑出一个鬼子,到江百跟前,凶狠地向他下身猛踢了一脚,将他活活的踢死在菜地里。同年农历8月16日,老三界陈业武,48岁,在田里劳动回来被日军踢成重伤,月余死去。还有老三界街上的居民朱氏(系江苏邳县人),其子小名叫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正在街头行走,被一个鬼子抓住,小和尚想挣逃走,鬼子一把将他按倒在地,就用刀在他的颈子上慢慢地锯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小和尚活活的锯死。野蛮残忍之极!

曾有这样一个说法,日寇二、三次入三界并长期与汪伪盘据此地,是出于报复。距离三界正南八华里的津浦上有一个小站,建在滁县江宁后保的施郢、大夏两村庄之间,叫施郢车站,嘉山县成立时改名为嘉山县火车站。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侵华,津浦铁路沿线各站相继沦陷。是年底,县政府所在地三界虽遭日军蹂躏,但因距铁路较远,日军未在此设立据点,县政府留守人员仍常到吴公祠内流动办公。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央政府,伪安徽省政府设立在蚌埠,明光集则成了伪嘉山县政府所在地。一天,蚌埠的汪伪省政府派一位外地“大员”持汪伪省长签印的省府证件到嘉山县视察,他不知道应在明光火车站下车就可以到达汪伪嘉山县政府,以为既然到嘉山县政府,自然应到嘉山县火车站下车。结果下车后被人力车夫糊里糊涂地拉到三界吴公祠国民党嘉山县政府。国民党嘉山县政府留守人员查明这位“大员”身份,系汪伪安徽省政府钦差大臣后,立即将其扣压,几天后奉上级命令将这个汉奸枪决。消息传到蚌埠后,汪伪省长气得暴跳如雷。汪伪省政府为了避免日后再出差错,便与铁路部门联系,将嘉山县火车站改名为三界车站。⑥当然此为传闻,尚无确凿史料佐证。

因为又出现一个三界,人们为区分起见,就称原国民党嘉山县政府驻地三界为老三界,而将三界车站这个地方称做新三界,慢慢地,人们干脆省去“新”字叫三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7日我军从日伪手中收回三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嘉山县流亡政府移驻明光集接管了汪伪嘉山县政府。老三界又再次隶属国民党嘉山县。但被日寇蹂躏后的老三界这个国民党嘉山县城关,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彻底动摇了,往日人口稠密,物产阜盛的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终因此废治。后经原立县人邵艺五曾多方奔走,争取省政府拨款五千元为三界复治经费,旋病故,复治搁浅。1948年春吴绍骙受家乡父老重托继任复治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县长冯治安),得县参议长李大鹏之助大米800担为复治经费,为复治一事作过一番努力,但终无结果。

横遭日寇蹂躏的民国嘉山县城三界从此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这是日寇的罪恶,民族的耻辱,我们应当了解三界的过去,永远不要忘记掉这一史实。

老三界是个历经沧桑的地方,清初是繁华的集市,清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被李昭寿洗劫后,衰败成冷落的村庄。同治年间,经吴棠附片奏准建筑土城后很快恢复生机活力,走上繁华的顶峰。民国初年,津浦铁路贯通,交通益显闭塞,且深受匪徒骚扰,逐渐萧条下来。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为嘉山县治后再度繁荣。但终因遭异族蹂躏,兵燹之后,彻底丧失元气和发展机遇,居民纷纷外迁,凋敝成一个不足千人但在乡间仍属少有的大村落,永远失去了复兴的机会。今天的老三界还残存粗数十间日军焚烧留下的房舍的断壁残垣等痕迹。似在向人们诉说日寇的罪恶。吴公祠的绝大部分建筑也就是在此时被日寇夷为平地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中旬,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皖东津浦铁路联防办事处,驻刘郢(今盱眙龙山乡),后改驻与来安县交界的自来桥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与盱眙县合并为中 共 盱嘉办事处(1943.3-1944.9),驻高家港(今盱眙县桂五镇),抗日战争后期改设嘉山县(1944.9-1945.8),驻自来桥,解放战争初期驻涧溪镇,后奉命北撤(1946年10月)。另外,嘉山县还先后成立过盱凤嘉县(盱眙、凤阳、五河三县交界处)联防办事处(1940.9-1941.5),盱凤嘉县办事处(1941.5-1941.9),盱凤嘉县政府(1941.9-1948.6),盱凤嘉县办事处(1948.6-1949.5),县政府先后驻古沛镇卞庄、南刘庄、紫阳乡殷桥,泊岗等地,盱嘉来六县(1948.7-11),驻自来桥。来嘉县(1948.11-1949.1),驻自来桥。但共 产党政权一直未能顾及到三界(包括新、老三界),除设立几个月的嘉山县横山区三界乡(1945.2-8)之外,三界一直是国民党、日伪、国民党的天下。

1949年1月21日,嘉山县全境解放,2月上旬嘉山县人民政府成立,驻明光。同时设立三界乡,驻津浦铁路三界火车站即新三界,也叫新街,隶管店区(驻管店镇)。新中国成立后仍如此。1950年4月改为三界乡公所,1956年设立三界乡人民委员会,1958后9月三界乡改为“红旗”人民公社,隶张八岭区(驻张八岭),1959年10月改为三界人民公社,1974年8月成立中 共 张管区委会,1975年5月驻地由管店迁至三界人民公社驻地新三界,1976后10月三界人民公社改隶张管区,1981年10月撤销张管区,设立三界区公所,1986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三界乡,改设三界镇。⑦目前,三界镇人口为22000余人,其中集镇人口约8000人。1992年3月10日撤区并乡后三界镇升格为建制镇。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广义上三界既指三界镇,又指军事上的三界镇全境及其周边地区,狭义上三界是指位于津浦铁路上的三界火车站所在地三界,即新三界,也叫新街。不过很少有人在三界前加上“新”字,而民国嘉山县城三界则加上“老”字叫老三界,现为一个行政村。1994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嘉山县设立明光市,民国嘉山县城三界只是安徽省明光市三界镇的一个行政村了。现在你再到老三界,再也找不到一个民国县城的影子了。


 

注释:

①吴炳庭:《三界芝生书院学田捐单》。

②吴继光,原名吴绍麟(琳),字铁夫。1903年生于明光市三界,少年时心怀效法戚继光守土杀敌的崇高志愿,故改名吴继光。早年在广东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历任黄埔军校一期教官,二期学员,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十四师八十二团团长,陈诚中路军总指挥部少将特务团团长,1934年升任十八军九十八师二九二旅少将旅长。1937年升任国民党王牌部队第五十八师副师长兼一七四旅旅长,参加“八·一三”上海淞沪战役。1937年11月11日在淞沪战场为国捐躯。194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中将,建国后中央政府追赠其为革命烈士。

③《皖北三界民众代表邵树谷、吴敬业呈请设县呈文》,王齐家:《嘉山县志》,黄山书社,1993年1月版,第697页。

④汪雨相:《嘉山县志稿·嘉山县市集迁考》,1936年手稿,明光市档案馆藏。

⑤中 共 明光市委常委办公室:《嘉山烽火》,亚洲出版社,1999年7月,第72-73页。

⑥秦霁昀:《嘉山县火车站改名“三界”的由来》,《嘉山文史》(第一辑),嘉山县政协文史委,一九八五年十二月编,第152-153页。

⑦以上资料见于中 共 嘉山县委组织部、中 共 嘉山县委党史办公室、嘉山县档案馆编:《中国共 产党安徽省嘉山县组织史资料》(1939.7-1987.11),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