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计划】关于明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4-03-04 11:07
    【字体:打印

     

    ——202414日在明光市第十

    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明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其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滁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


    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改革并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全年预期目标(增速%

    预计全年完成情况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8.5

    7.5

    规上工业增加值

    13.5

    10.5

    固定资产投资

    15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

    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

    7.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10

    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影响,部分经济指标低于年初预期,但总体上延续恢复向上、稳中向好的态势,在极其困难情况下取得了最好结果,全市经济运行评议均居省、滁州市前列。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产业结构全面优化,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现代农业加快升级。预计实现粮食总产69.34万吨,增长2.97%。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累计达96.7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19.6万亩,稻虾共作综合养殖面积发展到11.2万亩。获批两品一标品牌产品认证4个、农业产业化滁州市龙头企业8家。分水岭水库除险加固、林东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涧溪河治理三期、抗旱提升等项目竣工。建成张八岭、自来桥、明西等3个中心粮库,新增仓容8万吨。

    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企业集聚成势。全市新增规上企业41家、总数达193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1家、总数达113家。获批制造强省数字化转型项目12个,资金1159万元。瑞尔竞达实现新三板挂牌,奇美科技、熙诚环保在省股交中心科创板精选层挂牌。2023年中国涂料工业信息年会、第九届建筑胶粘剂暨新能源汽车用胶粘剂产业链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我市举办。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创新型市建设。新增省专精特新企业14家,省创新型企业24家,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认证4个,省级绿色工厂2家,4家企业获批省企业研发中心。浩淼安防与滁州学院共建无人应急装备与灾害过程数字化重建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上海交大明光凹凸棒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获省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

    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新增限上企业38家,实绩出口企业11家。成功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圆满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明光市庆丰收活动农产品电商直播大赛,实现成交量8900余件、成交额185.2万元。广泛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明城促消费活动,发放各类消费券570万元,拉动消费3000余万元。全年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创成皖东民宿农家乐3家、市级乡村旅游双微提升示范点5个、后备箱基地1个,打造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条。成功举办农货节、冬捕节、乡村音乐节等大型活动20余场,带动消费超2000万元。黄寨草原·静港营地获评3A级景区,金百合医疗入选长三角健康服务业示范培育企业名单,明龙酒业入选市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二)双招双引成果丰硕,项目建设有力推进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持续推进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完成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54个、42个,到位资金130亿元。美达伦光伏一期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麦格森特、速锐智能等一批项目落户。推深做实嘉山英才计划,成功举办人才科技成果交流大会、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博士专家团明光行等智汇明光系列活动,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6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126人。

    项目推进更加有力。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39个,总投资254.2亿元,全部实现开工。天铂电力、明酒大道南侧安置房等201个项目开工,保立佳涂料、生波尔智能等134个项目竣工。全市共向上争取中央及省投资项目178个,获批资金15.2亿元,位居滁州市前列,老旧小区及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城镇饮用水水源地治理、数字渔业等一批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组织4批次专项债项目申报,新入库项目8个、累计下达年度资金额度16.9亿元。获批融资项目15个,总投资55.4亿元。

    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明巢高速建成通车;明光通用机场、G104明光段改扩建、宁洛高速四改八、司巷互通连接线、合新高铁、明光西站站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明盱高速明光段、淮扬高速明光段、S209涧溪独立工矿区道路、泊岗淮河公路大桥、津里港口、明光铁路货场、洼地治理、七里湖枢纽、海螺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

    (三)深化改革添势赋能,市场活力持续激发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先后获批省级创新型市建设、省青年发展型城市、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示范市。亩均论英雄改革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深入实施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实现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帮助村集体收益572.9万元、农户收益349.6万元。医疗服务改革不断深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银针行动”“智慧中药房经验纳入省紧密型医共体。市人民医院与南京脑科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滁州城市职业学院附属明光市人民医院签约揭牌。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持续打造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活动,解决企业诉求653件,用工4446人、融资39.93亿元、用地3338.26亩。落实省市一制度、两窗口工作要求,推行365不打烊服务,提供42项高频服务,累计办理业务5585件。建立市场经营主体注销一屏通办机制,实现一次受理、跨局流转、并行办结、一屏出件

    园区建设赋能升级。经开区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邻里中心、蓝白领公寓等配套设施投入使用,完成10家企业腾笼换鸟,盘活闲置低效用地555亩。电子产业园跃龙湖路、夏岗路等道路道排工程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3000万元。经开区获批中国涂料创新发展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区3平方公里主干道实现全线贯通

    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加快建设,招引亿元以上项目9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快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实施重点项目15个,完成避险搬迁1080户,2个地块安置房开工建设,凹凸棒检验检测中心及产业园1平方公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

    (四)城乡建设有序推进,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城市建设专项行动,实施131个年度创城重点项目,推进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改造提升。完成2024套棚户区改造、3395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19个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完成明珠路等5条道路、滨河西路南侧等4条绿线绿化建设,建成3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15.24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3197个,整治雨污混流排口3处,改造雨污管网13公里,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继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7.1万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521吨,新建农村厕所1500户,建成2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精品示范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案例。实施乡村振兴到村项目61个,其中57个已完工。利用光伏收益开发公益岗位559个,脱贫户生活水平巩固提升。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9个、总投资2092万元。

    生态环境更加宜人。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秸秆禁烧实现零火点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9.7微克/立方米以内,空气优良天数比达84.9%。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池河等5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河(湖)长制持续深化,考核蝉联六连冠。创成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1个。新增人工造林6451亩,实施森林抚育3.1万亩,创成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个。扎实开展矿山修复,总面积402.8亩。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暖民心行动成效显著。新增技能人才2116人,10家社区已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完成徽菜师傅技能培训172人次,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21个、服务就餐7万人次;新增参加老有所学活动2.5万人,新增托位、学位940个,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改造文明菜市14个;完成6-9岁儿童窝沟封闭1450人,3-6岁儿童口腔涂氟3747人;完成134个居住小区和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和提升;培训家政人员4550人次。全市暖民心行动总体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均居滁州市前列。

    社会保障不断健全。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551场次,累计帮助企业招工12883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25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399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69人。新增参保企业477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7.3万人,城乡居民、职工医保参保总数54.6万人,基本医疗参保率达112.4%。及时发放各类救助金1.67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9.3万人。开发青年见习岗位520个、公益性岗位385个,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485.2万元、惠及就业困难人员1319人。

    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加快发展教体事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城北中学竣工交付,新增初中学位1800个;成功承办2023长三角自行车联赛·安徽明光站暨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自行车比赛。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新校区、旧县中学手球馆建成使用,体育中心竣工验收,实验小学新校区及幼儿园加快建设。医疗卫生显著提升。市人民医院感染性医技楼、市中医院扩建建成使用,市应急医院项目加快推进。女山湖镇、管店镇中心卫生院荣获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花园社区获批省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12场次,惠及22万人次。打造13“15分钟阅读圈·明光书房,实现农家书屋省级数字管理平台全覆盖。考古发掘、追缴铜格铁剑、琉璃耳珰等文物330余件,成功申报滁州市级非遗传承人5名,丰收锣鼓14项非遗项目入选《滁州非遗志》。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诈骗、黄、赌、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刑事、治安案件实现双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得到双提升。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130个,排查化解矛盾7880起。柳湾路警企驿站荣膺全省标杆式警务站。推深做实“1+5+N”信访工作机制,信访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一次性化解率位居省、滁州市前列。强化法治宣传阵地建设,新建省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个、村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8个,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14个。强化食品、药品、重点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此外,双拥、物价、残联、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文联、红十字会、社会信用、预备役、爱国卫生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规模偏小,经济运行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财政收入结构不优,财政收支矛盾逾显突出;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多样化需求仍有差距,教育、医疗等事业发展还有不少短板等等。这些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努力加以解决。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明光撤县设市30周年,做好明年工作,意义重大。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北振兴等战略机遇,聚焦超均速、进前列、上台阶,全面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生态立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冲刺全省县域经济30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计划

         

    单位

    2024年预期目标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

    8

    规上工业增加值

    %

    14

    固定资产投资

    %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5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推动转型升级,切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坚定不移加速工业发展。紧盯工业经济稳增长目标任务,建立拟升规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大对重点企业监测力度,确保新增规上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以上。分别培育亿元、五亿元、十亿元企业30家、5家、3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促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九洲、美达伦等重点企业发展,力推光伏储能产业率先突破百亿产值。联合筹建绿色涂料、装备制造、碳中和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科顺防水等项目开工建设,九洲2号窑炉等项目投产。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总产70万吨以上。切实抓好生猪生产,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政策,申报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标准化防疫示范村2个。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积极推进艾草、绿豆、甜叶菊、山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扩大农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推进渔业振兴行动,打响女山湖水产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建设粮仓14万吨,推进池河防洪治理、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洼地治理、抗旱应急、小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建设。

    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实现消费升级,释放内需潜力,力争全年新入库商贸法人企业10家,新增个体户45家。加快推进嘉尚领域综合体、徽商大市场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国际汽车城。加强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孵化,建成明光市直播基地,全市新增网销额超千万电商企业1家及以上。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完成3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养老服务保障。完成全市旅游资源普查,编制抹山、老嘉山等区域专项规划,推进红色旅游设施、九道湾公园提升、博物馆等项目建设。

    (二)着力提速项目建设,切实形成更多有效投资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围绕光伏、绿色涂料、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产业链龙头项目招引,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以打造全产业链布局发展为抓手,集聚更多体量大、市场好、潜力优的项目。全年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项目总数分别达50个、40个、30个,力争招引1个百亿级、230亿级项目,实现到位资金130亿元以上。做好新三样及重点产业项目帮办帮扶,力促早开工、快达效。

    坚决打好项目攻坚战。实行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开展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要素保障会议,集中力量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卡点,力促实现电镀产业园等180个项目开工,天铂电力等190个重点项目竣工。

    不断加强项目保障。健全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制度,协调用地、用林、用能等保障,落实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建设条件,积极推行标准地出让,推动拿地即开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实行审批时限承诺制;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新增国债、融资等支持,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在前期工作成熟、推进较快的项目上。争取国家配置计划指标、省统筹指标,全力做好用地保障。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激发市域内生动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改革攻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推进农村宅改和土地二轮延包工作。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充分运用资源要素差别化机制,发挥资源要素差别化、市场化配置的引领作用,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增效。深化综合医疗体制改革。开展两病一体化管理项目省级试点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招引力度,完成2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提高服务质效;全面推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持续优化亭满意·一嘉亲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完成新登记注册企业1900户以上,个体工商户4600户以上。

    推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推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落实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紧抓皖北全面振兴、沪苏浙结对帮扶等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建设,全面拉开启动区框架,探索设立园区产业基金,支持园区招商引资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围绕避险解困、产业平台、基础设施等,推进独立工矿区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省独立工矿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G104明光段改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司巷互通、宁洛高速四改八、机场支路项目竣工通车,明光通用机场建成运营。推动S209涧溪独立工矿区道路、皖苏交界紫潘公路段,泊岗淮河公路大桥等开工建设,加快明盱高速、淮扬高速、G345、津里港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着力加快乡村振兴,切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持续抓好四带一自工作。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壮大绿色食品产业体量。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文旅快速发展,打造一批民宿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农产品加工仓储基地和田园综合体。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中心村6个、精品示范村4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巩固低成本、可持续、常态化、可复制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市应急医院、实小新校区及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实现车站南路、实小新校区周边配套道路、洪武大道及明光大道下穿宁洛高速道路衔接、祁仓路明酒大道至城南大道段等项目竣工,推进合新高铁明光西站站前广场及配套道路建设。完成2500个停车泊位建设,实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建设,新建保障性住房661套。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推进凯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雨污管网改造18公里。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布局充电桩、储能等设施,落实能源双控。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稳步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开展水土生态修复,开工建设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深化国家储备林建设,实施人工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3万亩,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村庄5个。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0万平方米、改造提升11万平方米。

    (五)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多渠道、多方式帮助重点群体就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提升综合两率工作,推进社保三代卡发放和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强化社保基金监督管理,确保基金运行安全。保障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加强儿童关爱保护,持续打造萤火虫计划工作品牌。

    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法治建设体制机制,压紧压实法治建设主体责任。做好价格监测预警、价格调控,稳定价格总水平。推深做实“1+5+N”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深化质量提升行动,全力创成质量强市。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确保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强化交通运输等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三品一特监管,守牢质量安全底线。加大招投标活动监管力度,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农村陋习专项整治,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促进教育体育发展。新增小学学位3600个、幼儿园学位450个,全力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完成明湖学校明珠路校区、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新校区二期建设,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幼儿园改造,争取明光中学附属学校开工建设。建成光伏行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新能源技工学校。举办明光市第六届运动会、第二届剋街篮球赛、明光力量全国搏击赛、钱杆操舞和广场舞大赛等体育活动,积极申办环跃龙湖长三角自行车赛、2024年长三角汽车(房车)集结赛和全国青少年橄榄球锦标赛。

    提高卫生健康水平。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三级甲等中医院,稳步推进第五轮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等5项省级试点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创建,实现基本标准全覆盖。积极落实十四五托位数总目标,新增托位任务数350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个。

    此外,继续推动双拥共建、国防动员、统计、审计、防震减灾、普法科普、民族宗教、机关事务、信用体系、档案史志、群团组织等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目标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并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以一以贯之的定力、一如既往的耐力、一往无前的魄力,扛旗争先、奋勇拼搏,为全面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新明光而努力奋斗!

     

     

     

     

     

     

     

     

     

     

     

     

     

     

     

     

     

     

     

     

     

     

     

     

     

     

     

     

     

     

     

     

     

     

     

     

     

     

     

     

     

     

     

     

     

     

     

     

     

     

     

     

     

     

     

     

     

     

     

     

     

     

     

     

     

     

     

     

     

     

     

     

     

     

     

     

     

     

     

     

     

     

     

    明光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241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