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桑林庆解读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时间:2023-12-11 15:37
    【字体:打印

    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桑林庆:

    一、起草背景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的战略部署,和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总结评估滁州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合滁州市2019年大旱和2020年洪灾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谋划滁州市“十四五”水利发展,为全力保障滁州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1)制定文件主要原因

    本规划作为滁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从水利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布局“十四五”水利工作任务,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洪保安网、更加健全的供水保障网,着力加强河湖生态保护,着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着力强化涉水事务管理,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滁州水利高质量发展。

    (2)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规划根据《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工作要求,着力解决防洪减灾体系存在的短板、水资源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水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涉水事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智慧水利建设有待提升、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等水利发展和水利保障的问题。

    (3)文件制定考虑的因素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水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优先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统筹流域与区域、上下游、左右岸、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乡村,系统解决水问题,推进河湖系统治理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防洪减灾短板、水资源供需矛盾、河湖水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防范化解水安全风险的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改革,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增强水利发展动力和活力。

    三、文件起草过程

    本规划于2020年3月启动招标,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成为该规划编制单位,经过编制单位的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分析论证,于2020年11月形成初步成果,并先后两次向市水利局汇报,经集体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经修改完善后于2021年3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分别向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征求书面意见,经修改完善后于2021年8月通过由省水利厅为主要专家的专家评审会,经修改完善后于2021年9月再次向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征求书面意见,经修改完善后形成本规划成果。

    四、工作目标

    本规划主要目标为到2025年,全市城乡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滁州水网”框架基本形成。防洪减灾能力全面提升,城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为全力保障滁州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五、主要内容

    本规划立足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的要求,以自然河湖水系为基本脉络,以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以控制性调蓄工程为节点,构建“一干两主多支多点”的防洪工程布局;构建以“外引、内联、增蓄、提效”为规划思路,以“引江、引淮、引两高(高塘湖、高邮湖)”为主干骨架的“六纵两横”引调水工程布局;构建“两廊九带”的生态布局,加快形成格局合理、功能完备、多源互补、丰枯互济、安全可靠、调控有序的“滁州水网”。

    规划总投资1167.4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投资179.1亿元。规划实施防洪保安能力提升工程、供水安全保障工程、乡村振兴水利保障工程、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工程和智慧水利工程等五大工程。

    六、惠民利企创新举措

    (1)构建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体系

    本规划以骨干工程补短板,中小工程达标建设为思路,重点打造“一干两主多支多点”的防洪工程布局,实施淮河干流浮山以下段行蓄洪区调整和建设,推进淮河、滁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持续推进中小河流系统治理和重点涝区排涝工程建设;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构筑全市防洪保安网,全面提升防洪保安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为居民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

    (2)构建更加完备的水资源供给体系

    规划按照“外引、内联、增蓄、提效”的总体思路,以“引江、引淮、引两高(高塘湖、高邮湖)”为主干骨架,重点构建“六纵两横”的引调水工程布局,通过区域引调水工程、提水工程、水库增蓄工程等,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构建更加完备的水资源供给体系,为居民企业提供更加坚实的水资源供给保障。

    (3)打造更加适宜的水生态环境体系

    规划加快建设以淮河为主线的生态廊道,重点构建“两廊九带”的生态布局。推深做实河(湖)长制,通过实施河湖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农村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建设一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为居民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1)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十四五”水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好统筹部署。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根据规划确定的任务,抓好推进落实,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调推进,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落实目标责任。各级各部门根据规划,进一步分解目标,细化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层层抓好落实。加强对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和督促检查,落实政府绩效目标考核激励机制,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提升规划的适应性。

    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支持,完善市级财政补助机制,拓宽水利项目投融资渠道,积极使用政策性金融贷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将全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落实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移民、征地、环保、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发挥工程效益。

    凝聚社会共识。通过教育培训、主题宣传、展览展示和新闻发布等方式,加强水利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护水意识,水旱灾害防御意识,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社会监督,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各方支持水利事业、共同推进水利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2)下一步工作

    加快前期工作开展。以规划为引领,结合规划实施安排,提前谋划、统筹安排,抓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前期工作责任制,深化重大项目的论证工作,确保工作进度与深度,提高成果质量;加大协调力度,研究解决制约水利工程建设进程的问题,建立前期工作经费筹措机制,落实前期工作经费。

    强化规划实施监督。加强规划目标实施进展监测,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加强对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监督,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地方有关部门绩效考核内容。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分析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提升规划的适应性。

    主要负责人:桑林庆(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