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明光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前11个月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12-10 15:33
    【字体:打印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各项责任落实,工作取得明显实效。现就今年前11个月应急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11月份,全市统计上报道路交通运输业事故5起,死亡5人。商贸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林牧渔业及其他行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继续稳定向好。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针对国庆、春节等法定假日和大风、大雾、冰雪、暴雨等重点时段,以及烟花爆竹、有限空间、涉爆粉尘和城市运营等重点领域,认真研判,及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下发《紧急工作交办单》46件,《重点工作交办单》16件,督促指导属地党委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抓好落实。

    二是突出服务保障。严格落实停产停工期间安全保障措施,统筹推进复产复工安全管理,切实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截至11月底,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共开展安全检查1946次,发现、纠正不安全行为和问题隐患3112项。

    三是治理重大隐患。先后组织开展非法违法道路运输行为专项整治、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大检查、城市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秋冬季消防安全专项检查、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治理等行动,明确整治对象、整治内容,分步骤重点实施。先后两批挂牌督办的17项重大安全隐患,其中16项已完成整改任务,对剩余1项隐患继续强化监管,加快治理进程;督办整治风险隐患6

    四是主动化解风险。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信息通报和重大安全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8期,指导和督促相关单位做好安全防范,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五是加强督导检查。市成立12个专项督导检查组,由分管市领导带队,集中人员对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督导检查。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是深化专项整治。 持续推进“1+10+10”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认真完成两个清单统计工作。截至目前,20个专项小组累计开展督导检查1251次,检查单位1852家(次),排查隐患1854项,完成整改1794项。

    (二)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1.防汛准备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调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和潘村洼、池河等八个重点防汛抗旱指挥所组成人员,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同时,明确了全市4座中型水库、17座小(一)型水库、156座小(二)型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对应的具体责任。二是跟进修编预案。完成全市4座中型水库和173座小型水库汛期调度运行计划和中小型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批复;完成市级防汛抗旱及防台风应急预案、花园湖、潘村湖行蓄洪区转移及应急抢险预案修订,并上报滁州市防指备案。三是开展汛前检查。在各乡镇、街道和有关单位风险隐患自查自改的基础上,市防办组织对全市中小型水库、河道、堤防和涵闸进行专项检查,并以《交办单》形式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落实整改措施,治理消除涉汛安全隐患130余处。

    2.防汛救灾

    一是撤离清零,安置到位。72010时启动到723日上午10时(历时36小时),完成花园湖行蓄洪区内3641179人、潘村洼行蓄洪区内657718390名人员撤离。群众安置上采取投亲靠友为主、乡镇包保为辅、集中安置兜底的方式分流转移、灵活安置。提前选定行洪撤离临时安置点23个,使用7个,其中集中安置166385人,切实保障集中安置群众基本生活条件。

    二是上足人力,备足物资。全市共投入抗洪抢险干部780人、群众4600人、部队官兵750人。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原则,全面做好3个防汛物资储备库物资补充、更新。通过争取上级调拨和自行采购方式,添置了12艘皮划艇和9艘冲锋舟。备置和投用货运车辆501520吨、客运车辆1004000座。市级储存和投入装料袋78万条、防水布28万平方米、木桩4262根、砂石料30万吨,及作业工具等其它各类防汛抢险物料,价值2500多万元。

    三是有序应对,严密防守。严密监测预警。对淮河、池河等重要流域雨情、水情、汛情等情况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科学研判汛情发展趋势,及时向各方通报情况、发布预警信号,指导各有关单位统筹科学调度河湖闸,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截至目前,我市先后共发布气象预警信息18次、地灾黄色预警5次,编发预警短信73严格巡查值守。由市级领导牵头,对浮柳段等12处堤坝实行分段包保、24小时巡查,就近备齐防汛物料,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第一时间处置到位。加强堤防退水期间的巡查防守,对前期已完成处置的险情,加强巡查、专人防守。全面排除隐患。对丰收圩堤浪坎、孟台电站渗漏、红旗圩堤散浸等39处险情迅速处置,对薄弱堤防适度加固,各处水利防洪总体平稳。

    四是全力减灾,迅速救灾。截止831日,全市受灾人口11158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5317.1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7048.46公顷,绝收面积8917公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2868.44万元,其中农业损失33249.95万元,工矿企业损失217.47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8288.76万元,公益设施损失666.16万元,家庭财产损失446万元。728日,安淮圩决堤,淹没区内农业、交通和水利等各项损失20949万元。经过近一周的连续抢修,86日晚725分,安淮圩堤坝决口成功实现合围。各处机电站满负荷开机排涝,全力降低洪涝灾害,截止930日,累计开机26124台时,耗电419.498万度,外排涝水18313.274万方,其中安淮圩1.3亿方涝水于911日全部排清。成立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其他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的灾情核查工作组,建立每日汇总上报机制,积极向上汇报争取救灾资金和物资,中央财政已拨付救灾资金550万元,省防办分配排涝用电指标270万度,市本级财政已向各乡镇街道紧急调拨防汛救灾专项资金1900余万元。

    五是核查物资,有序核销按照省防办《关于做好2020年中央物资核销及返还工作的通知》要求,成立中央防汛物资调拨使用情况核查小组,潘村、柳巷、石坝等乡镇中央防汛物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完成向滁州市防指申请核销

    (三)扎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做好困难群众救助。2020年春节前夕,发放冬春救助资金640万元,受助对象31208人,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是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落实棉被600床、棉大衣600件以及雨衣、帐篷和救生衣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对不适合长期储存的食品等应急物资,与大润发超市签订代储协议,确保物资第一时间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

    三是落实农村住房保险。完成潘村、柳巷两个行蓄洪区9686户农村住房保险工作,保费合计15.4976万元(其中省级承担保费7.13万元,市本级承担保费8.3676万元)。  

    四是开展防灾减灾宣传。“5.12”防灾减灾日,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1013日,开展主题为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31国际减灾日宣传咨询日活动大力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常识,有效增强市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应急避险能力。

    (四)强化森林火灾风险防控

    印发《关于开展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检查工作的通知》,指导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对森林火灾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印制《森林防火通告》1000份分发至各重点林区乡村、学校及交通路口张贴。清明、五一及中秋国庆重要节点,组织开展不间断巡查督查,确保全市森林资源安全。

    (五)促进防震减灾工作发展

    一是规范抗震设防。联合市住建局举办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暨建筑工程知识培训会,提高农村建筑工匠抗震设防意识。

    二是严格核定监管。今年以来,我市审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14件。对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提高一档进行抗震设防设计、施工、验收,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序。

    三是强化培训宣传。在市政府网站、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官方微博发布相关信息政策解读组织住建、交通等部门学《安徽省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召开防灾减灾暨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并邀请省地震局专家作专题讲座,分析通报当前省及我市震情趋势。

    二、存在的不足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一些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风险隐患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

    (一)安全风险隐患长期存在。我市安全生产事故大部分为道路交通事故,排查整治道路交通隐患、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任务艰巨;沿淮5个在营码头渡运仍然存在安全风险;城乡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城市运营中危墙危房、建筑消防、电梯运行和易涝易堵低洼地等安全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根治。

    (二)企业主体责任尚未压实。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隐患整改主动性需进一步加强,在第一轮聘请专家对47家规上企业排查出的3000多项隐患中,经多次指导督促,整改率为96%

    (三)应急管理队伍亟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市应急管理局编制34个(含事业编20个),现有人员21人,正在有序招录,但化工、防汛、防火专业人才短期内不能到位;经开区(化工集中区)没有按照要求配备专门安全监管机构,已被滁州市安委会挂牌限期督办,尚没有落实到位。

    三、主要特色、亮点工作

    围绕把地下搞清楚、把地上建结实、让公众搞明白的防震减灾目标,加快推进城区地震小区划项目建设和乡镇3个校园地震科普馆建设。一是城区地震小区划项目完成线性密集台阵布设工作,浅层地震勘察进场开展现场实验,确实施工方案,施工结束后开展数据处理分析工作。二是涧溪地震科普馆张八岭中心小学地震科普馆、桥头中心小学地震科普馆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通过验收届时,全市将形成覆盖全域的地震科普网络,并以此作为主阵地,从青少年儿童抓起,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普及工作,争取全省科普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压实安全责任。继续推动落实属地党委政府领导责任、三个必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安委办兜底责任,加强过程管控,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修改完善考核细则,倒逼各方责任落实落细。

        (二)深化专项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决策部署,从今年起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涉及我市20个行业领域,市安委办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切实在转变理念、狠抓治本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

        (三)坚持管服并重。全覆盖、高频次抓好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执法监管,本着寓监管于服务中的执法理念,督促指导企业抓好专家排查隐患问题的整改,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工业强市战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保障机制。重点推进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非煤矿山等八大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提高抵御灾害风险能力,严防事故诱发社会矛盾。

    (五)强化宣传教育。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重点组织企业举行实战化应急演练,提高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参与积极性,增强全民应急意识和技能,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能力。

    (六)抓好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及时上报、妥善处置。

    (七)加强防灾减灾。针对今年冬季气候特点,自然灾害衍生、次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进一步落实物资保障、灾害预警等工作。

     

     

                                   20201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