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明光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7-10 10:08
    【字体:打印

     

     

     

     

     

    滁机工办20166                       签发人:朱世平

     

    安徽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第一部分  “十二五”规划发展情况概述

    一、学校概况

    二、“十二五”办学主要成就

    三、“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十三五”规划背景分析、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十三五”规划背景分析

    二、指导思想

    三、办学理念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基本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具体任务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及具体措施

    一、现代专业群建设项目

    二、信息化建设项目

    三、质量提升项目

    第五部分  资金筹措及预算

    第六部分  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积极推进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安徽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2018、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部署要求,确保大力推进学校快速发展,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结合全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十二五”规划发展情况概述

     

    一、学校概况

    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籍学生2000人,教职工158人,中高级职称教师9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0.9%,研究生学历占1%

    学校开设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一体化等十个专业,建成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三大主干专业群,创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2个。近年,对口单招本专科升学表现良好办有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国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点。建有机械实习实训基地、汽修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等,主干专业实习设备总值超2000万元。

    学校创新培训形式,拓展培训渠道,打造职教富民工程,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员近人,企业员工能力提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新型农民等各类培训年均超2000人次。

    学校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绿色学校、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市文明标兵单位等称号。

    二、“十二五”办学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紧紧抓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牢牢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提升人才质量为核心,矢志创新,和谐共为,深化教学改革,强化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技求存以质求进”的办学理念,围绕建立“区域职教龙头、区域技术服务中心、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摇篮,建成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民生改善不可替代、特色鲜明的中等职业学”的办学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格规范学校管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办学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实力逐年增强,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二)专业建设应时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加强传统专业,办好潜力专业,办活急需专业,办优热门专业,产教实现深度融合。20122014创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省级品牌专业2013年创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省级高水平示范性立项建设实训基地

    (三)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养、送出进修等措施,引进各类人才56人;资助2位年轻教师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目前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2%;派出国外研修1人,培养副高职称教师35“教坛之星”8人,省学科带头人5人。

    (四)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全日制招生年均超800人,在校生规模达二千人,成人教育在籍生近人,毕业生双证100%,毕业生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新型农民创业各类培训,年均超2000人次。

    (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2011学校整体搬迁新校区。新建专业实训室70多个,新增实训设备及仪器总价值2000多万元,升级改造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配备投影仪、电子白板,更新、添置计算机超500台,安装校园监控,“十二五”期间各类硬件、软件投入超1000万。

    (六)立德树人深度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富有成效、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全面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师德师风充满新活力;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定期举行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等比赛,青年志愿者多次参加“创建文明城市”、球赛等社会实践活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七)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抢抓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机遇,对口高考本专科达线人数连年攀升。省市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100项,国家文明风采大赛获奖60项;立项省课题4 ,市课题6毕业生双证率100%,推荐就业率95%以上。

    (八)内部管理不断深化。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日趋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效益日益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三、“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氛围没有形成。社会各界重视职教、支持职教、看好职教的良好氛围形成需要过程。普职招生比远没有达到11的国家要求,中职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二是产教研深入融合难度较大。学校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融合不紧密,专业后续发展能力不强;校企深度、长效合作方面急需创新和突破。

    三是事业发展与经费投入矛盾突出。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实习实训设备与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省市技能大赛设备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四是教师队伍难以适应学校未来发展要求。教师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和教学理念亟待提高的问题。

    五是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还需进一步优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尚需进一步理顺,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不够健全;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杠杆作用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第二部分  “十三五”规划背景分析、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一、“十三五”规划背景分析

    随着国家、省、市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文件的出台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挑战

    1.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的紧密度有待加强,师资结构还有待优化,实训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形势相比还显得滞后。

    2.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还没有充分到位,职业教育招生难的局面还不能得到根本性地扭转。

    (二)发展机遇

    1.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需要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2.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前所未有机遇。

    综上分析,未来五年,学校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着眼长远,立足当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推动学校快速发展,实现后发先至的跨越发展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强化管理机制改革,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标准体系,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内涵提升、教师素质提高,以质量提升工程建设为载体,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保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努力办人民满意、社会有用、终身受益的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大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主要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坚持优字当头、规模发展。坚持把学校发展摆在战略地位,确保学校发展优先、经费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扶优扶强、打造品牌,凸显特色、提高效益,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坚持内涵提升、协调发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升技能质量,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以专业课程衔接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中高职衔接,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

    ——坚持工学结合、服务发展。注重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积极推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引导树立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成才理念。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一、基本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实施布局调整工程,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合作办学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办立足明光、服务滁城、面向长三角都市圈,具有较强示范作用和辐射能力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2020年,在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办学效益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创建省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3。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人,年招生1200人,各类培训年均6000人次以上。校园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

    阶段目标:2017年,建成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创建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年招生人数稳定在1000人以上,各类培训年均培训4000人次以上。

    2020年,建成省现代化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创建省级现代化专业群3个,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人,年招生人数稳定在1200人以上,各类培训年均培训6000人次以上。

    三、具体任务

    (一)办学规模与基础建设

    建设目标:构建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体,社会培训、函授教育为补充的学历及哦啊与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与办学条件相适应、保持学校良性运作的办学规模。到2020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3600人。

    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文明和谐学校为校园建设的理念和指导思想,以建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展的校园为目标,做好校园建设专项规划。通过新建或扩建,校区占地面积达300,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实训区、教学区、生活区规划合理。按照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批准<普通中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通知》的要求及教育部印发的《普通中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我校将按规划完善好教学及实习实训区、标准田径运动场、蓝排球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后勤及附属用房。同时,还将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好电子图书馆、电子档案室等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合规、安全、优质、环保、节能和协调的原则建设和管理校园。

    (二)内部管理

    建设目标:建立干部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完善“按需设岗、以岗择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按劳分配、绩效优先,能高能低”的分配制度。深入推行“校——年级”二级管理,学校管理体制职责明确、运行高效。

    (三)队伍建设

    建设目标:通过通过实行岗位绩效考核与聘用、工资及奖励三位体的教师管理办法,建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教师认定体系和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激励机制;通过引进大师、培养名师、选拔和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公招、引进和培养专业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手为兼职教师;拓展校际交流合作渠道与合作力度,建成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形成“名师引领、专业带头人负责、专兼职教师优势互补”的省级示范专业群的专业教学团队。

    具体目标: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200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00人,名师2人,兼职教师30人,从行业企业、高效聘请;双师型教师85人,双师比达85%;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8人,高级讲师以上职称6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8人。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学校教职工总数达到200人,专任教师150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00人,名师2人,兼职教师30人,从行业企业、高效聘请;双师型教师85人,双师比达85%;专业带头人4人,骨干教师8人,高级讲师以上职称6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8人。

     

    2016年:制定《“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80%以上,硕士研究生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15%。

    2017年:1人申报正高职称教师;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0%以上,硕士研究生3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1~2个优秀教学团队申报市职教名师工作室。

    2018年:1~2人申报正高职称教师,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0%以上,硕士研究生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

    2019年:1~2人申报正高职称教师,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5%以上,硕士研究生6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5%。1~2个优秀教学团队申报省职教名师工作室。

    2020年:1~2人申报正高职称教师,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到35%以上,硕士研究生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20%-30%。建设省级以上名师工作室1个。

     

     

     

     

    (四)教育教学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岗位(群)要求相适应,模块化、组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方式,将企业岗位工作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引入课程,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单招本科达线超100人。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10项,市级一等奖超30项。70%-80%的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立项12个国家级课题研究,主持45个省级课题、510个市级课题、2030个校级课题研究,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教科研论文100篇。

    2016年: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2项,市级一等奖超10项。对口本科达线率递增10%。

    2017年:80%以上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环境有机融合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4项,市级一等奖超15项。对口本科达线率递增15%。

    2018年: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6项,市级一等奖超20项。对口本科达线率递增20%。

    2019年: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8项,市级一等奖超25项。对口本科达线率递增25%。

    2020年:师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获一等奖超10项,市级一等奖超30项。本科达线率递增30%。

    (五)育德树人

    我校以行为规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积极组织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以及各类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十三五”建设总体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文明守纪”系列教育活动、职业道德与诚信敬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基地、职业文化进课堂,开展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用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引导在校学生,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人才。组建学生社团不少于20个,90%以上在校生参与过学生社团;在校生人均借阅图书30本;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30人、成才典型50人。

    年度规划目标2016年:制定“十三五”德育工作规划》,构建德育工作新理念,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员一岗双责制全面落实。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6人、成才典型10人。

    2017年:创新德育模式,拓展德育教育途径,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能力素质明显提升,90%以上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6人、成才典型10人。

    2018年:加大学生干部培养力度,加强学生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6人、成才典型10人。

    2019年:建设35个优秀德育团队。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6人、成才典型10人。

    2020年:强化学生社团建设,学生社团不少于20个(其中精品社团不少于10个),90%以上的在校生参与过社团活动培养省市双优”学生干部6人、成才典型10人。

    (六)社会服务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每年向社会输送掌握熟练技能的劳动者1000人,毕业生“双证书”率达100%,中职学生中级工达99%。年均完成2000人次以上社会培训。

    围绕国家开放大学、奥鹏远程培训中心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职业培训融合贯通。面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学历教育培训、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各级各类培训达6000人次。强化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训”。

    2016年:向社会输送1000余名综合素质较好,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创业创新能力较强的合格人才。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培训中心,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9%以上,“双证”率达100%,中职学生中级工达99%以上。完成各类培训3000人次。

    2017年:学校教育资源进一步向社区居民开放,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推广的平台,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平台,面向社区公共事业的文化传播平台,面向社会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完成各类培训4000人次。

    2018年:引导和激励教师进行社会服务的动力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推进社会服务,形成2-3个服务品牌。完成各类培训5000人次。

    2019年:完成各类培训5500人次。

    2020年:完成各类培训6000人次。

    (七)基地建设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现有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超2000万,生均实验实训设备值0.76万元。创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高水平示范性省级实训基地。

    加大建设投入,调整规划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创建省级实训基地3个,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

    2016年:完成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建设;重新调整规划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满足技能大赛国赛的技能实训;启动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

    2017年:建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

    2018年:启动并建成财经商贸(电子商务)实训基地

    2019年:重新调整规划学前教育实训基地。

    2020年: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科学完善,实训教学实现集约化、信息化管理,设备使用率达85%以上,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八)专业群建设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建成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10个专业20余个专业方向,创建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3个省级品牌专业,创建市级品牌专业4个

    专业设置主动对接产业发展,新增引导行业发展、职业变化的新兴专业2~3个,主干专业形成专业群或产业链,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3个。

    2016年:建设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专业群,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1个。新增新兴专业1个。

    2017年:建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新增新兴专业1~2个。

    2018年: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群、财务商贸专业群,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2个以上。

    2019年:建成汽车维修专业群,建成省级现代化专业群3个。

    2020年:建设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建成省级现代专业群3个以上。

    (九)信息化建设

      

    “十三五”总体目标

    年度规划目标

    构建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电脑终端初步满足日常办公和教学需要。

    教师信息化基本满足校内现阶段的管理和教学需求。

    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多网合一”,智慧校园、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智能化环境的场所覆盖率达50%以上,开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新型教学模式。

    2016年:开发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办公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实现基本信息化管理。

    2017年:建设开放式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平安校园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开放式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三网合一”。

    2018年:建设高标准数字化校园,整合校园网络、安监系统、一卡通系统、多媒体电教系统、数字大屏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系统,实现“多网合一”。

    2019年:学校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均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练习、测试、评价和考核。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涵盖学校所有专业及课程,资源使用效率高。

    2020年:建设学校数字化社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有空间,班班有空间,构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桥梁。

     

    第四部分  重点项目及具体措施

     

    、现代专业群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安徽省现代化专业群

    (二)主要措施

    紧紧围绕“一路一带”经济发展战略,根据滁州地区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服装纺织、精密铸造、旅游服务等产业需求,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提升传统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加快对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强机械、电子、数控、酒店管理、服装设计和汽修等专业的建设,形成以省级品牌特色专业为骨干专业、具有明光特色的现代化专业群。

    启动年限

    建  设 内 容

    完成年限

    2016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专业群

    2016

    2016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群

    2017

    2016

    学前教育专业群

    2018

    2016

    汽车维修专业群

    2019

    2016

    现代服务业专业群

    2020

    、信息化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打造智慧型数字化校园

    (二)主要措施

    1.健全组织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下设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落实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健全学校信息员制度,明确各层次信息员工作职责;重点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数字资源管理、教学信息化应用管理、数字社区建设管理等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重点领域。

    2.加大投入积极筹措资金,逐年加大信息化建设专项投入,做到每年有预算有投入;结合基地建设和校园整体改造整合校园网络、一卡通系统、多媒体电教系统、广播系统、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个系统,实现多网合一;新增一定数量、满足需要的交互式多媒体设备,添置1000台左右教学、办公电脑,建设12个高标准录播教室,设备充分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

    3.强化应用实施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建设,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所有专业主干课程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练习、测试、评价和考核;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公共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上规模,资源库建设涵盖学校所有专业及课程,资源使用效率高;加强教师科研条件建设,通过合作共建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国内几大专业数据库的访问;建设学校数字化社区,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人人有空间,班班有空间,构建教师、学生、家长沟通桥梁;继续强化学校网站建设,同时完成校园电视台和电子校报平台建设,形成多方位立体信息投送渠道。

    、质量提升项目

    (一)建设目标:质量提升工程

    (二)主要措施

    1.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根据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要求,加强与高职院校对接合作,办好“3+3”、“3+4”分段培养班,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桥梁。

    2.突出实践教学。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职业岗位(群)要求相适应,模块化、组合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实施“项目任务驱动,教学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扎实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3.质量提升工程为依托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学校根据申报的质量工程项目为重心,积极遴选骨干教师赴省内院校学习先进经验,选派专业教师到各企业兼职锻炼或赴工厂顶岗实训;通过提升专业教师的能力,强化专业建设,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部分  资金预算

     

    一、投资概算分析

    (一)基本建设

    1.实训厂房3000㎡,投资概算1000万元;

    2.实验实训设备添置,投资概算1000万元;

    3.数字化校园建设,投资概算300万元

    4.校园改造建设,投资概算1000万元。

    (二)专业建设

    重点专业建设,投资概算500万元。

    (三)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招聘、兼职教师聘用、师资培训经费:投资概算200万元。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机制建设,投资概算100万元;

    培训项目建设,投资概算600万元。

    (五)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建设,投资概算600万元。

    (六)制度建设投资概算20万元

     

    第六部分  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处室、系部主任作为成员,建立目标责任制,实施规划的全程管理。全面加强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奋发有为,开拓创新。

    二、开源节流,保障发展。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积极争取国家、省、县专项资金;积极拓展多元办学空间,引入社会资金,增强自身再生造血功能。

    督查评估,确保落实。完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能力水平、贡献大小为依据,构建学校、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评价模式。把发展规划的相关指标列入各部门负责人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的考核范围,定期向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并接受检查和指导。

    四、表彰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借助新闻媒体以及举办职业教育活动周等方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在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职员工以及优秀技能人才,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2016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