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明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13 09:46
    【字体:打印

    关于明光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112日在明光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殿勇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和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信心不动摇、保持干劲不松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落实“六稳”[1]要求,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等政策叠加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倾力打造“中国水性涂料之都”“中国凹凸棒新材料基地”,不断蓄积明光经济腾飞新动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单位

    2019年计划

    2019年预计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5

    168

    8.5

    规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5

    11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

    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2

    92.3

    12.5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5

    1.15

    25

    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7

    1.074

    7

    财政收入

    亿元

    与经济增长同步

    21.3

    15.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

    30914

    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以上

    13440

    10.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放降低

    %

    完成滁州市下达目标

    完成滁州市下达目标

    (一)综合实力稳步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主要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快于同期,经济运行稳健上扬。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7亿元,增长8.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居滁州市第6位,较上年同期前进2位,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1亿元、38.1亿元、58.5亿元,分别增长3.8%11.0%8.1%。三次产业结构为15.0 :33.5 :51.5,贡献率分别为8.5%48.6%42.8%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财政收入21.3亿元,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3亿元,增长12.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0914元、13440元,分别增长9.3%10.5%

    (二)创新驱动加力提速,内生动能不断激发

    工业经济扩量增效。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年完成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30个、28个,到位资金超100亿元,圆满实现“4321”年度目标。成功招引嘉宝莉涂料、芙得水性工业涂料、保立佳新材料、科迪纳米色浆、恒和新材料等优质企业入驻,为打造百亿涂料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工业企业增添新活力。实现升规企业25家,其中成长性企业12家,新投产企业13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17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0亿元。依法实施僵尸企业“腾笼换鸟”10家,不断为工业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创造取得新进展。新增安徽工业精品1个、安徽新产品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工业设计中心1个、智能工厂1家和数字化车间3家。华远高科、恒鼎凹土等6家企业被评为滁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瑞尔非金属、瑞丰五金被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安徽省、滁州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4家。发明专利申请量108件,获授权量85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6.4园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凹凸棒产业园起步区2公里主干道路竣工通行,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七通一平”基础配套同步推进。经开区新建“四纵五横”路网13.2公里、27.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项目主体完工。张八岭、苏巷、潘村、石坝等乡镇返乡创业园加快建设,新建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重大项目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有成效。实现衡光新材料、中艾实业、创显电子、哥伦布机器人、滨河东区安置房等7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9个,总投资130亿元;104国道绕城线、女山湖特大桥、三棵树涂料、誉亿智能科技、星光商贸城二期等111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6个,总投资128.3亿。火车站改造于10月份开工建设;合新高铁项目开工仪式在合肥举行;通用机场选址通过华东民航局审查认可。管道天然气“镇镇通”工程、泊岗淮河公路大桥等项目持续推进。资金争取有成果。全年向上争取预算内投资项目115个、资金6.02亿元;争取国家专项债项目4个、资金7.19亿元。累计获得银行授信11.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1亿元,顺利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项目谋划有思路。抢抓国土空间、“十四五”等规划编制启动、长三角一体化和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等政策机遇,高水平谋划编报2020年重点项目407个、总投资1425.7亿元,其中2020年计划新开工159个。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25%;外商直接投资1.07亿美元,增长7%;全年新增限上商贸单位24家。建成明光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三通一达”邮政等8家重点快递企业集聚入驻、抱团发展。累计孵化各类线上店铺69个、个人网商和企业网商160家。全市共有小微电商3100家,注册电商企业430家。创成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3个、示范村4个和省级电商品牌企业3家,滁州市农村电商优化升级现场会在明召开。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精品,全年接待游客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分别增长20%21%,获评“中国最佳乡村养生度假旅游城市”,滁州市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建设现场会在明召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市粮食、畜禽和水产品产量总体稳中有升,艾草、稻虾共作、绿豆、甜叶菊等面积突破20万亩。全年新增“三品一标”23个,“明光绿豆”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仲艾世家牌艾草制品荣获省农产品交易会金奖,“明光甜叶菊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省级认定。明光市金桥湾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主要粮食作物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清山艾草”获中国品牌创新奖。全国甜菊协会第七届三次理事会、中国-加拿大豆类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交流会等相继在明召开。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发展“四个一”[2]特色产业,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园、生产基地、田园综合体13个,建成泊岗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6个。特色产业集聚联动。按照“一区两园多点”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15家凹凸棒上下游企业完成产值12.1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总产值11.1%。成功举办2019年度中国粘土矿物产业发展招商大会。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三棵树涂料(一期)当年投产、升规,三棵树(明光)生态工业园投产庆典暨年度全球合作伙伴峰会、中国涂料协会年度峰会相继在明召开。张八岭、苏巷等乡镇返乡创业园逐具规模,入驻企业80余家,投产企业40余家。各平台间形成产业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为主线,调整完善政务服务实施清单14123个,其中“一网通办率”“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0%,办事环节精减33%、办理时限压缩45%。全年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9万件,办结率100%。编制“互联网+监管”目录清单825项、检查实施清单769项,为网上监管平台运行打下基础。设立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综合专窗2个,可办涉企事项30个、个人事项21个。推进特色服务,全年开展预约服务178次、延时服务314次、上门服务232次、“容缺”审批87次。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投资首选地,全年为企业提供“菜单式”服务260余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各类问题315个,落实企业减税降费1.3亿余元,先后组织银企对接会14场,帮助企业融资17.9亿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3]双千工程,制定“一企一策”帮扶帮办建议书17份,开通政策直通车电视访谈9次,落实企业家绿色服务“一卡通”27家,开展民警护航“两握手制”700余次,“明光品牌”、“明光服务”、“明光速度”得到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滁州市创优营商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明召开。

    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完成139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码登记颁证、股权证书发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银行开户。全市共计确认股民户数14万户、股民58.5万人、集体股东139个,量化资产(股本总额)15.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7亿元;成员股12.1亿元,集体股3亿元。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受到省农业农村厅批示肯定,并在全省转发学习。新增“三变”改革试点村64个,实现产业项目总数198个、入股农户总数1964户、村集体入股收益410.6万元、农户入股收益566万元。土地托管经验形成“明光模式”,得到省改革办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转发。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通过国家级验收。全面推进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平台建设,做到三级林长同绘一张图,围绕“五绿”齐发力。

    (四)城乡面貌提档升级,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重点工程提升城市形象。城北污水处理厂已竣工完成,火车站改扩建、滨河东区安置房、城南小学及幼儿园、人防物资储备库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明巢高速项目已完成招标工作。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22项,新建雨相路、环湖大道等城区主次干道24.2公里,新增沙坝北公园、龙庙山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5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民生实事解决群众关切。5个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提升等为民实事全面落实。实施火车站片区等地块房屋征收拆除16.5万平方米,新建滨河小区、赵府家园等安置房3208套,基本建成1295套。新建街头游园3个,新增绿道8公里,新建改造城区公厕21个,对12处国有闲置地块上的房屋实施拆除,建成停车场16个,增加停车位661个、小餐饮示范点3个、电动车充电桩849套,有效地解决市民停车难、小吃摊点摆放杂乱、学校开门拥堵等民生问题,民生福祉得到持续改善。

    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度13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建成,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9年度5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年度工作计划全部完成。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1个。稳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解决近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 “三大革命”和“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成功打造27个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陆郢模式”被新华社智库采编,获农业农村部肯定。滁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明召开。

    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秀美。PM2.5平均浓度为41.2µg/m3,优良天数比例为78.5%,空气质量位居滁州首位。完成新增造林2.4万亩,落实退化林修复6000亩,建设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2个,形成泊岗银杏等特色林6.2万亩,带动全市森林质量整体提升。国控小柳巷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以上,池河公路桥国控断面平均水质达三类水标准,南沙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地表水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市无劣五类水体。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要求,建立17个乡镇街道环境保护工作站,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展理念,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治理效能不断增强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251万元。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新发展到村产业项目24个,扶持4238户贫困户发展到户特色种养业项目7个批次11275个,发放扶持资金1346.1万元。新建就业扶贫驿站1家、就业扶贫车间1家,招募扶贫基地1家,管店镇新管村甜叶菊育苗基地荣列“安徽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总投资2725.5万元、48.6公里的39个农村道路硬化项目建成使用。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发放资助资金469.33万元,受助学生5987人次。当年实现1239304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扎实抓好行蓄洪区建设。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来我市观摩,滁州市社保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电商扶贫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社会保障提档扩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三档及以上参保缴费提档69%,人均缴费382元,增幅达151%,位居滁州首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完成率分别达104%101.2%126%106.3%114.9%。全力做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工作,实现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涉及金额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65%59%53%。全年发放救济救助资金1.4亿元,惠及54.5万人次。建成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0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个、村养老服务站28个,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初具规模。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建成镇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56座,全面实施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减免。积极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政持策,改善移民安置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2019年全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高标准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省退役军人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明召开。

    文教事业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数占比分别为79.4%75%,在园幼儿占比分别为81.2%76.2%5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拨付到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4026.6万元,投入834万元完成15个项目45860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化解成效显著,大班额占比由11.0%降至3.9%。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达本人数连续5年超2000人。职业教育呈现校企双热态势,职普比首次超过47:5312个“企业订制班”为企业输送462名毕业生。建成省内首个仿真冰冰球训练馆。承办安徽省青少年国际式摔跤锦标赛。举办群众体育活动260余场,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50余场。完成17个乡镇文化馆总、分馆统一挂牌。在明拍摄完成的文化扶贫微电影《三界外》荣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节最佳作品奖,提升了明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全年民生类支出37.4亿元,在滁州市率先实现民生工程完工率100%。不断推进“健康明光”建设,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累计派驻医师1204人次,会诊1523人次。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66274人,签约率30.5%,其中重点人群占比68.5%。张八岭镇被省卫健委评为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召开商品房价格备案联席会议20次,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化“平安明光”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铸安”行动,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深入推进“七五”普法,营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制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8+N[3]方案,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切实抓好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发展。此外,双拥、物价、公共机构节能、青少年、妇女儿童、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困难和不足:一是县域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特色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工业支撑不强,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公共服务供给方面与全市人民的美好期待还存在差距。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总体来看,经济发展任重道远,外部环境谨慎乐观,我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也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前景可期。要紧密结合滁州发展“三问”[4],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建议202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指标名称

    2020年预期目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8-8.5

    规上工业增加值

    11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

    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

    8左右

    外商直接投资

    7

    财政收入

    1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排放降低

    完成滁州市下达目标

    实现上述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滁州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和明光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合肥都市圈等政策机遇,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现代化美好新明光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经济运行以进固稳,着力培育新增长点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牢牢抓住政策机遇,立足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突出重点,加强区域协调互动,统筹推进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建设。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推进产业配套融合,联手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协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加强统筹规划,完善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强化资源管控,加强平台建设,做大做强滁州西部大工业基地明光板块。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紧盯火车站改扩建进度,确保按期完工运营;全力做好合新高铁明光站、明巢高速施工保障;持续推进明光通用机场、宁洛高速改扩建、徐明高速司巷互通等工程前期工作,高标准谋划明西高铁站区,努力构建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滁州市重大决策部署,谋透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目标、战略思路、重点任务,不断提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坚持扩大开放,聚力推进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注意新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发力,打造明光经济新增长极,确保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在实际工作中“跳起来摘桃子”,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力争经济总量在全省前进两位以上。

    (二)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蓄积经济发展后劲

    精心抓好项目谋划。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趋势,抢抓政策机遇,高水平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政府投资项目,结合明光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谋划推动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库,争取更多国家、省市规划的重点项目和产业布局项目资金,切实改善民生实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抓好项目建设。以“十大重点工程”[5]为抓手,加快一批在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快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注重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落实好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政策,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力争女山湖水乡古镇等一批PPP项目成功落地实施。

    力抓好项目实施。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和五项机制要求,从严从实加强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转化率的督查考核,推动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2个,竣工40个,力争全年投资增长12%以上,确保嘉宝莉、保立佳、恒和新材料、“一校两中心”[6]、嘉山大道上跨桥等开工建设项目不少于159个;利拓智能、哥伦布机器人、城南小学及幼儿园等竣工项目不少于110个。

    (三)强化平台要素支撑,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在产业聚集上有突破。立足明光发展实际,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最美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国家火矩特色产业基地。坚持错位发展,聚力推动苏巷水性涂料配套产业园、石坝电动车及配套产业园、张八岭高分子产业园、潘村服装电子产业园、涧溪凹凸棒配套产业园、三界炭科技健康产业园发展,探索共建“飞地园区”,推动产业聚集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招商队伍、产业平台建设等任务尽快落实。推进园区扩容提质,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和必要依托,争创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进一步提升经济竞争力。

    在精准招商上有突破。抓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机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有效承接产业转移,主攻水性涂料、新材料、机械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方向,坚持招大引强,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及项目,招引更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重点项目向明光集聚。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奋力实现升级版“4321”“158”年度目标。

    在园区建管上有突破。坚持“一区两园多点”发展战略,制定园区建设和管理标准,促进各园区改变面貌、提升形象,推动各园区逐步走上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轨道。经开区,加快推行“小委大公司”运行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腾笼换鸟”和“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绿色水性涂料产业园,加快推进蓝白领公寓、邻里中心、“五纵三横”路网、城东水厂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新一轮扩规,提升承载能力。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立健全园区管理机制、服务企业机制,全面推进中国凹凸棒产业小镇建设,加强与霍尼韦尔、巴斯夫等国际企业合作,不断强链、延链、补链,加快乡镇返乡创业园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一批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

    (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持续优化生态环境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出发点,谋划并建设一批高标准、高品质项目,以建设高效便捷、整洁有序、美丽宜居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明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零增长,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争创滁州市级产业园2家,省级1家。实现“三变”改革全覆盖,推进“三权分置”[7],巩固扩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

    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扎实开展“三大一强”[8]攻坚活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要求,全面做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PM2.5年均浓度达到滁州市级要求,优良天数达到或接近78%;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淮河小柳巷、池河公路桥国控断面水质达三类标准;南沙河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三类标准;地表水达到功能区要求;全市无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10个,力争创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个以上。

    (五)以惠民生为落脚点,落实共建共享成果

    精准抓好脱贫攻坚。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一过线”,“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全面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切实抓好出列村、脱贫户脱贫成果巩固,有效防止产生新增贫困人口。继续做好就业扶贫,开展精准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有效推进社保扶贫,落实代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完善扶贫措施。全面完成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度谋划提升城区教育布局,完成3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城南小学建成招生,实施逸夫小学、新生小学改扩建和嘉山中学及周边改造提升。加大“园区企业订制班”开设和校企合作力度。完成“五馆”[9]数字化提升和1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承办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乒乓球、门球和广播体操比赛,不断提升参赛办赛水平。打造冰球特色项目,积极筹备安徽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县办场馆建设工作。推进“健康明光”建设,加快推进明光市安宁疗护试点、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完成涧溪镇中心卫生院、潘村镇中心卫生院扩建和14个乡镇残疾人之家、130个村居残疾人工作站建设。深化“平安明光”建设,持续开展“铸安”行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提升治理效能。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精心做好“十件为民办实事”[10],有序推进供水、公交、医疗、保洁“四个城乡一体化”。实现全市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全覆盖,推广“公建民营”模式,优先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力争圆满完成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行动计划任务。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口7000人以上,调查失业率低于4%。健全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双拥、公共机构节能、青少年、妇女儿童、信访维稳等其他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勇担时代重任,书写绚丽篇章,奋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新明光而努力奋斗!

     

     

     

     

     

     

     

     

    注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四个一”:一棵菜、一棵树、一棵草、一盆鱼,北部沿淮地区蔬菜、南部山区果林、艾草、女山湖鱼蟹虾水产品。

    3.1+8+N”:“1”是总体方案,“8”是指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对美经贸斗争、科技、社会、对外工作和党自身面临的重大风险等8个专项方案,“N”是其他领域或特殊的重大风险专项方案。

    4.滁州发展“三问”:问一问面对发展压力,紧迫感怎么样?问一问面对发展难题,思想解放怎么样?问一问面对发展重任,“钉钉子”精神怎么样?

    5.“十大重点工程”: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迁建、明光市体育中心、明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嘉山大道高速上跨桥、合新高铁(明光段)、明巢高速(明光段)、新建城东水厂、水性涂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火车站改扩建及车站东苑安置房、南沙河流域综合治理(一期)。

    6.“一校两中心”: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迁建、明光符文工房国市体育中心、明光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7.“三权”:农民土地承包权、住房财产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8.“三大一强”: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

    9.“五馆”: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和“嘉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10.“十件为民办实事”:韩山等社区11条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老城区居民楼消防设施提升改造、黄郢等社区38个公厕改造提升、韩山路等3个老城区停车场、老城区道路污水管网改造、花园小区等13个老旧小区改造、二中路等4处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龙庙山等6个足球场地建设、洪武花园等12个居民小区弱电整治、绿园小区等12个台区强电整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