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13 09:55
    【字体:打印


    2021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进位,经济总量位居全省35位(比上年提高1位)。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4亿元,增长13.5%,总量、增速分别居全省第35位、第27位,分别居滁州市第6位、第4位。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5.1亿元、44.8亿元和80.5亿元,分别增长9.0%、12.8%和14.7%。三次产业比为10.8:31.9:57.3。
    一、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农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5.1亿元,增长9.1%,增速居滁州市8个县(市、区)第5位(比上年同期提高1位)。实现总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农业产值9.3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1.1亿元,增长3.8%;牧业产值7.3亿元,增长22.6%;渔业产值7.2亿元,增长6.1%。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5.5万头,增长33.7%;肉类总产量2.2万吨,增长13.0%;禽蛋产量0.78万吨,下降8.6%;水产品产量4.2万吨,增长5.2%。
        (二)工业增速进位明显。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增速居滁州市8个县(市、区)第6位(比上年同期提高2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6.3%,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8.5%,股份制企业增长16.5%,其他企业增长29.1%。分行业大类看,6月末我市26个大类行业,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贡献率居前3位的行业仍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和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83.2%、49.9%、136.2%,  59.6%。
    (三)市场消费信心稳步上升。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6亿元,同比增长33.0%,增速居滁州市8个县(市、区)第6位(比上年同期提高1位)。特别是通讯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升级商品分别增长44.8%、54.4%、116.1%。增势强劲。分城乡看,城镇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5.65亿元,同比增长32.5%;乡村累计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96亿元,增长35.1%;分限额看,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7.34亿元,同比增长38.1%。限额以下实现销售额75.28亿元,增长33%,增速低于限上5.1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1.9%,增速高于滁州市平均水平43.9个百分点,居滁州市第1位。上半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4.1亿元,同比增长22.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0亿元,增长19.1%;商品房销售面积60.6万平方米,增长14.2%。商品房销售额28.3亿元,增长34.0%。
    (五)财政收支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5.0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29.3%,增速居滁州市8个县(市、区)第1位。累计财政支出23.2亿元,同比增长16.1%。
    (六)金融机构运行稳健。6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93.5亿元,比年初增加26.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9.7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5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1亿元,增长11.9%。
    (七)城乡居民持续增收。上半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6元,同比增长14.4%,增速居滁州市8个县(市、区)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4元,增长13.2%,增速居滁州市第4位(比上年提高3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46元,增长15.6%,增速居滁州市第1位(比上年提高1位)。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工业经济方面:一是符合申规条件的投产、达产工业企业少。今年拟培育申规净增25家企业,二季度仅申规3家(明睿合成、振新机械、瑶帅家具)。本年摸排的60余家拟升规工业企业,1-6月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8家,其中4家在7月纳入统计(明泰五金、明丰科技、科迪新材料、潘村三友),2家在7月申报(力聚、小白助理),2家小升规企业年底统一申报(祥云矿业、建工混凝土);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6家,其中2家新投产企业(广成新材料、繁杰电器),4家小升规企业(瑞佳机械、华亿水泥、海洋木材、鑫凯沃);其他企业均在1000万元以下,未达到序时进度。二是停产减产企业较多。从1-6月份企业产值上报情况看,全市141家规上工业企业有61家累计增速为负,40家下降幅度超过30%,5家处于停产状态。
    (二)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是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入库少。1-6月份,滁州市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入库205个,我市仅有20个。7月份当月,滁州市5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法人单位入库37个,我市仅有4个;二是民间投资增长缓慢。上半年我市民间投资增长6.2%,居滁州市第7位,低于滁州市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低于我市上年同期4.8个百分点;三是项目申报入库质量不高。7月份当月,我市申报入库项目6个,其中被滁州市打回2个(绿罗兰发票不足、银飞生物科技材料疑似篡改合同)。目前拟申报入库项目“带路特种”,因项目合同和发票支撑不足延后申报。其他26个已开工待入库项目因为材料不全、建设程度不够等等问题,导致难以申报。
    (三)GDP支撑指标方面:总体经济运行预测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受去年疫情影响,各项支撑指标数据有逐月下滑的趋势,与去年不可比。各地由过去争指标增速高低,改为争指标排名。二是核算方法不稳定。2019年四季度全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以来,首次将20项支撑指标由增加为27项。2021年一季度又增加为30项,今年一季度将部分错月指标调整,上半年引入国家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和国家建筑安装投资增速之比,对各地上报数据进行系数调整。三季度是否还有变化,目前不清楚。
    2021年明光市上半年GDP支撑指标完成情况统计表
    指标内容 “双过半”目标 实际 完成 拉动GDP点数 责任单位
    农林牧渔业 7 11.3 1.56 市农业农村局
    工业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5 9.2 3.06 市经信局
    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 18 21.2
    建筑业 注册地总专包企业总产值增速 30 22.9 1.17 市住建局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 30 29.1 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房地产业 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 25 14.2 0.68 市住建局
    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 25 30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速 5 5 0.6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 20 18.89 0.49 市交通局
    仓储和其他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速 12 1.1 0.03 市发改委
    邮政业务总量增速 20 8.7 0.01 市交通局
    指标内容 “双过半”目标 实际 完成 拉动GDP点数 责任单位
    批、零、住、餐业 批发业销售额现价增速 60 43.9 1.22 市商务局
    零售业销售额现价增速 50 27.5 0.55
    住宿业营业额现价增速 70 53.1 0.02
    餐饮业营业额现价增速 90 61.5 0.25
    金融业 存款余额增速 10 8 0.50 市财政局
    贷款余额增速 15 16.1
    保费收入增速 - 15.6 0.06
    营利性服务业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 50 58.5 1.65 市发改委
    四大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合计工资总额 30 26
    电信业务总量增速 25.5 28.9 市经信局
    非营利性服务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速 40 44.5 0.10 市财政局
    教育业工资总额增速 30 16.3 0.64
    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速 30 19.4 0.2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 30 29.2 0.57
    GDP增速 — — 13.5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近期,省局和滁州市局分别于7月8日和8月6日,召开统计法治暨基层基础建设会议,分析当前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全市统计法治和基层基础建设重点工作。特别要求各地要压紧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高质量做好国家统计督察回头看准备工作。为切实做好下半年经济运行工作。建议。
    (一)扎实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一是对照省统计局通报滁州市、滁州市通报明光市关于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举一反三,一项一项抓实整改、见成效。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主管部门要继续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统计台账、档案盒,并全程留痕,确保企业数据应统尽统、数出有据,经得起上级核验。三是加强业务指导。深入实施“四送一服”工程,为企业排忧解难、释疑解惑,消除顾虑,提高上报数据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数据质量。
    (二)精准开展经济运行监测。一是准确把握指标上报时间节点。9月份除规上工业增加值等三项主要指标需要上报,9月份18日前,规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仓储和其他运输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等多项错月指标上报,这些指标是影响GDP核算的重要因素;二是准确把握行业企业情况。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压力下,各主管部门要在指标上报前充分了解企业运行情况,指导好、统筹好数据上报,做到既深挖潜力,又留有余地;三是准确把握指标核算方法。围绕行业指标上报的匹配性、围绕关联指标情况,加强分析研究,提升基础数据质量。
    (三)加快推进纳统单位培育。2月以来,滁州市月度申规(申限)单位238家(明光17家)。其中规上工业70家(明光7家)、资质以上建筑业113家(明光3家)、房地产企业40家(明光7家)、限额以上商贸11家(明光为“0”)、规模以上服务业4家(明光为“0”),明光纳统单位明显偏少。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企业摸排力度,多举措促进企业申规(申限),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撰稿:王  冉
    签发:马胜利










    送:市委、市政府、滁州市统计局
    发: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