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明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发布时间:2022-10-14 11:00
    【字体:打印

    明光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滁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明光市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滁州市“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进展。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重要论述精神,把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基本盘、基本面,加强源头管控、系统治理,着力化解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有效维护安全形势稳定。截至2020年底,共统计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1起,造成52人死亡,较“十二五”,事故起数减少106起,死亡人数减少19人。较好地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的预期目标。期间,共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2起(分别是“2016.6.21”较大道路交通运输业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7.11.26”较大客运电梯安装施工事故造成4人死亡),较“十二五”,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均持平(分别是“2014.4.1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015.3.15”较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

    )。

        五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取得积极的成效,突出表现在:

        一是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及时调整市安委会组成人员及十六个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积极发挥市安委办指挥协调作用,细化工作措施,防范遏制事故,提高保障能力,并以《工作交办单》形式,督促落实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三个必须”责任;以《工作提示单》形式,提交专项小组办公室牵头抓好落实。

        二是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出台《明光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落实属地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三个必须”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四是风险管控更加严实。市安委会分9批对89项重大风险隐患挂牌整治,市安委办先后对74项重大风险隐患督办整治。

        五是源头治理更加深入。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道路与水上交通、消防、特种设备、民爆物品、城市燃气、渔业船舶、农业机械、气象防雷、涉爆粉尘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有效维护安全生产大局稳定。集中开展“畅通楼道 保障生命 共创文明”小区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小乱散远”企业安全隐患。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基本实现城区充电桩和停车棚全覆盖。统筹推进出租屋及校园周边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有效净化校园周边安全环境。突出加强高温天气下安全防范督查检查,强化河湖(塘)水面管理和防溺水责任落实,实现青少年儿童“零”溺亡。    四是执法监管更加严厉。5年来,共立案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62件,累计罚款204.3万元.

        六是应急管理更加高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建立信息通报和重大安全风险会商研判机制,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提高极端恶劣天气预报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七是宣教成果更加显著。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安全生产新闻宣传成效突出,于2019年在全省应急管理宣传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并被评为年度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成功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平安农机示范县”。

         八是防灾减灾更加系统。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各1个。

         九是监管服务更加有效。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启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43万元,聘请第三方安全机构组织专家对首批53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有效解决了企业安全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在安全生产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达到有效解决,再加上风险隐患交织叠加,事故灾害不确定因素错综复杂,责任措施不严格、治理整顿不坚决、保障能力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全市安全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影响了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二)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安全生产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一是安全生产整体水平还不够高,安全发展基础依然薄弱。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树得不牢,安全生产法规标准执行不够严格。一些行业如化工产业安全保障存有弱项,小、散、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够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仍比较低。二是安全生产风险结构发生变化,新矛盾新问题相继涌现。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发展,各类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安全风险更加集聚,事故的隐蔽性、突发性和耦合性明显增加,传统高危行业领域存量风险尚未得到有效化解,新工艺新材料新业态带来的增量风险呈现增多态势。新冠肺炎疫情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一些企业扩大生产、挽回损失的冲动强烈,容易出现忽视安全、盲目超产的情况,治理管控难度加大。三是安全生产治理能力还有短板,距离现实需要尚有差距。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还需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执法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重大安全风险辨识及监测预警、重大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等方面问题都还突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守安全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施安全生产精准治理,着力破解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问题,全力防范化解系统性重大安全风险,努力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一般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着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谋划,标本兼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将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各领域、各环节,切实树立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安全格局,筑牢安全防线、助力安全发展。

    -----坚持源头管控,精准治理。科学把握安全风险演化规律,坚持严格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强化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在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上精准发力,在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上精准施策,切实做到风险管控精准、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监管执法精准。

    ----坚持改革发展,依法治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形成系统完整、责权清晰、监管高效的安全生产治理制度体系,切实做到全民守法、从严执法,筑牢安全生产屏障。

    ----坚持文化引领,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监督、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打通安全生产“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构建企业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三)规划目标。

        2025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经济社会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到2035年,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全民安全文明素质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重点工作

        (一)深化体制改革。

        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压实成员单位工作责任,健全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指导乡镇、街道、功能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优化安全生产监管力量配置,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向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延伸。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行政执法职责,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健全综合行政执法协调联动机制。

        (二)压实各方责任。

        一是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责任。认真贯彻《明光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评价指标、创新方式方法,全面推动责任落实和措施落实。

        二是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安委会各专委会牵头抓总作用,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三是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的经济杠杆、差异化监管等激励措施,加强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到岗位到人员。完善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工作,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提高基础保障。

        四是强化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综合运用巡查督查、警示通报、约谈提醒等措施,推动建立权责一致、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进一步细化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职责,落实“网格化”管理要求,畅通微循环,实现监管无盲区死角。

        (三)严格考核奖惩。将安全生产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严格实施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责任考核,实行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奖惩兑现。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制度,强化对各地区、各部门区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建立安全生产绩效与履职评定、职务晋升、奖励惩处挂钩制度,落实向纪检监察机关移交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职务违法犯罪问题线索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警示、约谈、问责等制度。完善事故调查机制,建立事故暴露问题整改督办制度,加强对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

        (四)优化法治秩序。

        一是坚持执法服务并重。推动落实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持续开展规上工业企业专家指导服务等工作,为推进“工业强市”进程保驾护航。

        二是开展计划监督检查。科学编制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通过计划检查、随机抽查、暗查暗访、信访举报、突击检查等多种形式,保持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提高执法针对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无事不扰”。

        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措施,严格落实“四个一律”执法手段,综合运用查封、扣押、停电等强制手段,推动企业严格履行法定责任。严防安全生产执法“松软宽”现象发生。

        (五)创新监管机制。科学划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开展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强化对高风险企业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进联合执法、区域执法、交叉执法,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智能化装备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监管监察执法方式,有效开展非现场监管监察。加强执法监督,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和实施第三方协助检查机制,推行执法效果评估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政府法律顾问、执法行为审议制度及重大行政执法决策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常态化协作机制,畅通案件移送流程,提高安全生产类案件与刑事打击的衔接准度和处置精度。推动刑法修正案(十一)刚性运用,加大对安全生产犯罪的预防惩治力度。

        (六)提升执法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准入、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容错纠错、准军事化管理等制度,推动建立专业化、职业化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队伍。配齐配强行政执法专业人员力量。完善执法人员实操实训条件,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强化执法保障,将执法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执法人员职业保障,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完善工资待遇、人身意外险等保障机制。

        (七)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严格安全准入。持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保障能力低下且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退出市场。建立落后产能化解机制,加快淘汰矿山、危险化学品等生产企业落后产能,防范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系统风险。深化产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布局,推进产业园区安全入园的清单管理。着力构建集规划设计、重点行业领域、工艺设备材料、特殊场所、人员素质“五位一体”的源头管控和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减少高风险数量和重大危险源,全面提升企业和区域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突出源头管控。严格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设施。实施高危行业领域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行动。

        三是强化集中治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建立专项整治成果评估推广应用机制,总结推广专项整治在责任体系、工作机制、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做法。强化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一企一策”指导服务,加大仓储物流、农村道路、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格执行有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严格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双报告”制度,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完善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畅通事故隐患举报渠道。完善举报信息收集、核实、受理和查处的办事程序和规章制度,落实事故隐患举报奖励,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健全事故隐患数据库,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分析和全过程记录管理。

        四是确保城市安全。完善规划安全风险评估会商机制,有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形成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的城市空间安全发展格局。强化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识别、评估和处置。强化与市政设施配套的安全设施建设,推动将公共安全设施、消防训练、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等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道路桥梁、管线管廊、燃气、排水防涝、垃圾填埋场、渣土受纳场、电力设施、公园等的安全风险管控。制定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等“禁限控”目录。加强城市城中村、城镇老旧小区与危房改造的安全监管。强化能源结构改革新形势下的电网安全保障,提升大面积停电等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八)加强重点防范。

        一是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严密防范已淘汰的落后产能异地落户、办厂进园。全面排查和管控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强化高危化学品和高危工艺风险管控,实施“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工程,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大型油气储存场所安全风险评估。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登记鉴定制度。强化托运、承运、装卸、车辆运行等危险化学品运输全链条安全生产监管,统筹推进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建设。加强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及医院、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管理。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储运设施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油气输送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强化油气输送管道高后果区管控。

        二是防范非煤矿山事故。继续深化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空区隐患治理。严格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管理,加大对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的监督核查。强化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基建过程安全监管。推进小型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化建设。建立完善非煤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和监测监控系统,推广使用非煤矿山在线监测监控预警、无人机巡查监察系统。定期对入井人数超过30人、井深超过800米、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以及现状边坡超过200米的高陡边坡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现状堆置高度超过200米的金属非金属矿山排土场、头顶库进行专家会诊检查,推进停产和关闭矿山电子封条建设。

       三是防范火灾事故。实施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实行“一城一策、一区一策”消防车通道治理。集中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石油化工等重点场所消防安全治理。推动每年将隐患集中的老旧场所消防风险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民生工程,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加强乡村火灾隐患整治,强化对乡镇工业集中区、特色小镇等乡村新兴产业消防安全管理,推进乡镇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及幼儿园、养老服务、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商场市场、旅游景区、医疗卫生、宗教场所、文物建筑等行业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传统村落、历史名镇、文物古建筑群等场所消防设施和用火用电管理。推动建立基层消防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城市消防大数据库。统筹水上消防能力建设。推动消防装备设施更新升级。完善消防安全重大问题问责、火灾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全面推行事故隐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诺、风险申报制度。

        四是防范道路运输事故。严格落实典型和严重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制度,倒查道路交通安全各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漏洞。加强交通运输新业态管理服务,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出租车运营安全性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长途客运班车、省际包车、旅游客运车、危险货物运输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安全监管,综合应用各类监控数据,依法严厉查处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深化货车非法改装、车辆挂靠专项整治,健全货车非法改装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将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纳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考核,严厉打击“大吨小标”、“百吨王”、倒卖合格证等违法违规行为。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农村出行运输服务体系,鼓励农村客运车辆安装使用卫星定位装置和视频监控装置。建立自动驾驶汽车运行数据监管平台,强化运行过程监管。加快高速公路护栏提质改造。

        五是防范综合交通事故。强化“四类重点船舶”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客船恶劣天气条件下禁限航规定。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完善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位一体”安全防控模式,推动邮件快件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范化。

        六是防范工贸领域事故。以金属冶炼、粉尘涉爆、有限空间作业为重点,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深化工贸行业安全专项整治。推广应用粉尘涉爆领域湿法除尘工艺自动化监测报警和联锁装置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实施建材行业搬运码垛、投料装车、抛光施釉、喷漆打磨、高温窑炉、切割分拣、压力成型等安全风险较高的岗位“机器换人”。加强对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餐饮等人员和货物密集场所的事故隐患排查,严防群死群伤事故。

        七是防范建筑施工事故。深化房屋、公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的专项整治,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监管,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督促企业对临边、洞口、攀登、悬空和交叉作业部位等区域实施重点防护,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严防高处坠落事故。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建设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用工管理及分包单位准入规定,培育高素质施工作业人员,稳定施工劳务用工队伍。严格依法查处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租借资质、超越资质承揽工程等行为,加大对重大工程、重点地区、高风险时段的监督检查力度。把老旧燃气管道更新改造纳入城市更新行动,推动燃气安全综合治理。强化旅游景区大型游乐设施设备安全整治。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施工安全管理,强化农村住房安全监管。

        八是防范农业(农机、渔业)事故。完善农业机械注册登记、安全检验和驾驶培训制度,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对重点机具、重要农时以及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重点主体的安全监管。加强林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和安全风险防控。加快渔船安全、消防、救生及通讯导航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推进实施渔船更新和标准化改造,严格落实渔船初次检验、营运检验和船用产品检验制度。强化隐患突出渔船和渔港水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渔船超员超载、超风级超航区冒险航行作业、涉渔“三无船舶”非法作业等行为。

        九是防范功能区风险。统筹工业园区、物流仓储园区等功能区安全布局,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布局,严格控制高风险功能分区规模。实施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封闭化管理。完善园区消防设施、消防车道等公用工程配套和安全保障设施。深化物流仓储园区事故隐患整治,加强物流仓储园区内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及装卸安全管理。加强水运口岸区域安全监督。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建立园区集约化、智能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园区内企业、重点场所、重大危险源、基础设施实时风险监控预警。

        十是防范危险废物风险。强化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建立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部门协作、联合执法、重大案件区域会商督办机制,形成覆盖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的监管体系。

        (九)强化应急效能。

        一是夯实基层应急基础。完善应急预案管理与演练制度,加大对企业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力度,加强政企预案衔接与联动。强化重点岗位、重点部位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实操性监督检查,强化制度化、全员化、多形式的应急救援演练。建立企业应急预案修订与备案制度。推动规模以上高危行业领域企业加强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建立内部监测预警、态势研判及与周边企业、属地政府的信息通报、资源互助机制。开展以基层为重点的实战化应急演练、救援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自救互救技能。

        二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制度化、标准化。加快推进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地方骨干、基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职能定位、建设规模与装备配备。推动工业园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内企业联合建立专职救援队伍,提高应急救援资源共享与联合处置能力。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社会化运行模式,培育专业化应急救援组织,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

        (十)构建共治格局

        一是提高全民安全素质。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开设不同形式的安全生产专题专栏,引导全社会关心关注安全发展。实施全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公众践行安全的生产生活方式。鼓励安全文化作品创作,丰富安全生产宣传产品,创新安全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开展安全生产公益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嘉山行”系列活动。建设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和安全体验基地,在有条件的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设置专题展板,推动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积极开展群众性应急培训,普及安全常识和应急知识。推动建设具有城市特色的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与场馆,加快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定期通报安全生产形势,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推动社会协同治理。实行企业安全生产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将企业安全生产违法信息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公众参与安全管理决策的有效渠道和合理机制,培养发展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员,鼓励公众监督政府安全生产工作、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四、工程项目

        (一)提高应急保障能力。有序推进监测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援“三大系统”建设,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二)加快研用深度融合。依托浩淼消防器材公司建成寓研发和实战为一体的消防救援专业基地。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超大型油罐火灾应急救援决策系统及关键装备研究”,

        (二)发挥数字管理效能。改造提升国省道路电子监控系统,实现高清晰、全覆盖,加大力度向农村道路扩展,力争实现乡村道路电子监控全覆盖。修复渡口码头远程监控装备,全时段在线监控,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防范遏制事故。

        (四)实施化工配套工程。通过建设危险化学品车辆专用停车场,对进出化工集中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建立化工集中区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实行和整改集中区封闭化管理;建立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防控监测信息系统,对涉及危险化学品“两重一大”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

        (五)创建安全发展城市。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指导手册》为标准,夯实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推进达标创建进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实现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百分之百。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任务分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并公布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细化落实规划的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相关责任。推动建立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鼓励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政策支持。健全完善财政支持安全生产制度措施,强化财政经费保障,优化安全生产支出结构,加强绩效评价,强化审计监督,实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制度,健全监管与审计机制。鼓励企业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事故预防作用,探索建立监管部门、行业组织、保险机构和企业多方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

        (三)强化监督评估。健全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规划实施信息通报、研判会商、交流合作、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各成员单位落实安全职责,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将结合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对各地、各有关部门规划目标指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等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2023年、2025年底,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分别对本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