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3-04 00:00
    【字体:打印

     

     

     

    ——2015年2月12日在明光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余成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县域经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后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奋力突破,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滁州市各项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既直面当前问题,更不回避长期矛盾,保持定力,精准发力,实现了稳中有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9.5:35.2:35.3;财政收入11.3亿元,增长1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102.7亿元,增长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亿元,增长13.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515元和8529元,同口径增长9%、11.7%;新增城镇就业1294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低于滁州市控制目标;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二)扩投入、强基础,项目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三个一千”[1]、“三帮三提”[2]等活动,聚力重大项目攻坚结硕果。

    招大引强提质增效。聚力产业招商,借力以商招商,改进驻外招商,推进县干招商,全年到位资金60.1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2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新签约、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均超3亿元,分别位居滁州市第一、第二。投资50亿元的广大物流城、10亿元的海亮有机农业、5亿元的八岭湖旅游度假区、2亿元的良润医疗器械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投资18亿元的中兴能源光伏发电、10亿元的涧溪港口物流园、10亿元的抹山明文化旅游、5亿元的大横山生态旅游等项目成功签约;XO线[3]旅游等一批重大项目招商合作进展顺利。

    项目实施提速增效。全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196个,总投资465.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93.1亿元;41个省“861”项目[4]当年完成投资45.8亿元,超计划投资62%。重点产业项目陆续投产。瑞智电子、启迪文具等9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运营;嘉吉3个农场、海亮明康汇生态养殖基地建成投产;世纪缘国际酒店运营良好,润溪城市广场南区商户成功入驻。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徐明高速、明女路改造等续建工程建成通车,宁洛高速明光东收费站出口改造等一批新建项目竣工使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和“千亿斤增粮工程”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增高标准基本农田7.8万亩。农村人饮和“八小水利”工程全面完工;小农水重点县、池河穿城段和涧溪河二期防洪治理等工程接近尾声。“淮上线”特高压明光段加快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明光火车站站房和站前广场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可研编制;104国道明光绕城线改道、257省道及跨淮河大桥等项目前期工作步伐加快,积极争取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建设范围。

    园区建设提量增效。完成园区总规、环评和产业新城控规申报评审,优化园区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启用园区企业一站式服务大厅。园区投产企业增至112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增长6.8%;财政收入1.78亿元,增长34.8%。建成区腾笼换鸟收回闲置土地827亩,成功嫁接5个新项目;大力开展园林式单位创建活动,完成绿化42万平方米。新扩区拓展空间,积极抢抓机遇合作共建园区,与肥西县签订合作协议。完成2平方公里土地征收、1.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2600套公租房建设,“两纵两横”[5]7.6公里路网工程及管网、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化工区稳步推进,控规、环评、安评通过专家评审。集中区发展壮大,苏巷、桥头、涧溪、石坝、女山湖、张八岭、潘村等镇工业集中区共入驻企业43家。

    要素保障提档增效。用钱上,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惩机制,全年新增贷款12.5亿元,增长20.3%,居滁州市第3位。着力壮大政府融资平台,全年融资授信20.4亿元,投放资金6.6亿元。明光融资担保公司当年获批组建、当年开业运营、当年增资扩股、当年纳入省再担保体系和首批“银政担”合作试点,实现在保余额2.24亿元。用地上,坚持盘活存量与争取增量两手抓,开展“四类土地”[6]清理,全年获批建设用地指标6478亩,其中向上争取2519亩,有力保障项目建设需要。用工上,完成就业创业技能培训3300人次,举办各类招聘会23场次,帮助企业招工8782人次。用电上,完成35千伏明西变2号主变扩建和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改造工程,改建供电线路200公里。用水上,完成林东自来水厂扩容升级工程,延伸铺设分水岭等8处水厂主干管网112.6公里。

    (三)促改革、求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主动衔接、积极作为,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积极成效。农村综合改革在试点中探索。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改革。完成苏巷和管店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企业改革重组在推进中深化。明美矿物国有股权退出加快推进。明光农村合作银行顺利改制商业银行并挂牌运营。浩淼安防成功挂牌“新三板”[7],实现明光上市企业“零”突破。行政体制改革在实践中完善。完成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畜禽监管职能划转,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上报待批。衔接落实上级取消、下放的18项审批事项,开展第七轮行政审批流程再造。公布县级涉企收费清单,取消、缓征、降标收费62项,给企业减负2000多万元;实现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县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在创新中突破。落实工商登记注册制度和“营改增”税制改革。组建小额工程定点招标企业库,全年实现招标采购交易额32.3亿元,节约率17.3%。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和存量债务清理甄别。社会事业改革在践行中显效。列入全省首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市,实现城乡垃圾处理、校车运营等政府购买服务全覆盖。

    (四)调结构、谋转型,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积极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规模和效益。

    工业经济换档提质。实施“五大行动”[8],千方百计拉长工业短板,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全年规上工业企业达10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5亿元,分别增长9.9%、23.1%。科技创新显成效。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5个,发明专利授权13件,新认定留香泵业等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网片式布障车等16个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8亿元。企业实力有提升。省和滁州市级“两化融合”[9]示范企业达11家、技术中心达27家、“智慧企业”达18家。浩淼安防、龙利得包装分别跻身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百强、文化企业百强行列。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实施粮食生产“三大行动”[10]、畜牧升级和水产跨越工程,建设10个农业部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年粮食、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54.5万吨、5.2万吨、2.2万吨、7.5万吨,分别增长4%、3%、2.2%、0.7%。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土地流转5.68万亩,累计流转37.9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4家、家庭农场14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883家;新增国家和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24家。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加快。以潘村洼、石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海亮、嘉吉等一批农业项目建设投产。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和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称号;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项目连续11年被评为省优工程;女山湖大闸蟹正式成为我市第2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片。

    现代服务业阔步前进。坚持以商业地产、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重大项目为核心,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促进现代服务业增量扩容。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9.2亿元,增长9.7%,增速位居滁州市第二;利用外资5274万美元,增长24%;限上商贸单位总数达90家。专业市场提速建设。星光商贸城、恒正商贸城、徽商大市场、万豪大市场二期等项目部分建成招商,3平方公里的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初具雏形。润溪广场、正元广场、阳光城等项目加快建设,汇金广场、盛唐现代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相继竣工。现代物流方兴未艾。广大物流城B区6个项目建设形势喜人,彰显明光发展加速度;粮食物流园建设加快推进,严岗、蔡岗两个大型运输车辆停保场相继开工。全市快递物流、交通运输企业分别增至11家、14家。生态旅游开枝散叶。明文化遗址尿布滩、跃龙岗保护一期项目竣工验收,八岭湖旅游水上漂流项目主体竣工,大横山旅游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批“XO”旅游线公建项目建设提速。金融业态不断丰富。徽商银行明光支行、华安证券明光营业部、国元典当顺利开业运营,富民小贷公司完成第二次增资扩股。传统商贸焕发活力。大润发、肯德基、时代影城等一批大型连锁品牌入驻运营,城乡消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明珠美食街完成整治,美食城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地方特色餐饮文化明显提升。

    (五)重统筹、优配套,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推进“三集中、一体化”发展[11],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以“三治三增”[12]为抓手,打造美好明城。坚持新区建设与老城改造同步推进,做到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全年实施重点项目52个,完成投资25.2亿元。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着力构建全方位规划体系,完成市域城乡统筹规划、城市西入口规划编制和10个专项规划评审,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美好新明光跃然纸上。持续推进房屋征收,拓展优化城市空间,全年征收20个地块近40万平方米。加强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管理,地下管线普查数据库和“一张图”成果即将完成。功能配套不断完善。嘉山大道、抹山大道等6条道路建成通车,明光大道南延、城南大道等13条道路春节通行,总里程41.5公里的“十纵十横”[13]路网加速形成,7.5平方公里东部新城如画铺展。龙泉花苑保障房、曹庄花苑安置房、花园路棚改小区等12处近80万平方米安居工程陆续建成。中晨明都汇、嘉城御府、昌隆壹号、尚都首府等10个商住小区相继开盘,销售商品房26.1万平方米,增长27.2%。173栋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和保障房先后拔地而起。明湖学校、阳光国际学校、明光中学新校区等公建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开展“四城联创”[14],高标准打造一批公园、游园,30万平方米城市公园建成开放,“五路一带绿化提升”[15]效果明显,新增绿地70万平方米,城在绿中、水在城中的绚丽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两长”[16]齐上,万人共建,老城区5条道路改造展现新面貌,4条主干道创建呈现新变化,明珠苑等首批老旧小区整治取得新进展。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加强规划批后监管,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持续整治市容市貌,查处违法建设264起,拆除违建6400平方米。新建15个停车场,增设1847个泊位,停车难问题逐步缓解。城市保洁延伸至背街小巷,一把扫帚扫到底,老城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以“三线三边”[17]为引领,打造特色集镇。深入推进美好集镇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女山湖、潘村跻身全国重点镇,泊岗、苏巷分别获批安徽省森林城镇、滁州市新农村电气化乡镇。综合整治亮点纷呈。推进“四治理一提升”行动[18],开展“夹皮沟”[19]整治,基本实现集镇清爽利落。明西街道着力打造104国道穿境段景观大道,新建下水道6公里、绿化带2.4万平方米。女山湖镇、泊岗乡实施亮化工程,分别安装路灯450盏、240盏。涧溪镇实施花鼓山矿口500亩麻栎林复绿工程,柳巷镇建成400亩淮河大堤精品绿化工程。三界镇拆除违建120间,统一店招3600平方米。扩容提质成效明显。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实施21个集镇建设项目,建成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潘村、管店和明光街道建成街头游园4处,桥头、自来桥农民文化广场建成使用。女山湖、潘村和古沛镇连片开发扩规模,湖上人家、祥瑞苑等商住小区竣工使用,沛丰苑商贸城、广场花园小区部分建成。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镇域主导产业。苏巷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12家,全年创税达400万元。涧溪镇加快建设凹土产业园,发展壮大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张八岭、三界和管店镇结合发展生态旅游,建成一批苗木花卉基地。明南街道、明东街道着力发展城市休闲经济,坝西草莓、魏岗葡萄等生态采摘品牌日益响亮。石坝镇引进13家合作组织,吸引社会资本近6000万元,发展高效农业和绿化苗木基地。

    以“三宜三美”[20]为目标,打造美好乡村。坚持跨年度“三批联动”、市镇村“三级联创”,主攻示范点,打造示范带,构建示范圈。验收巩固一批。2013年度4个中心村通过省级验收,其中三界梅郢村入选“安徽省首批传统村落”、省级生态村和滁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先进村。开展“回头看”活动,加强后续管护,提升服务功能,确保美好乡村建设长治久美。示范引领一批。敢于率先开启大体量中心村建设先河,集中开展2014年度美好乡村建设大会战。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亿多元,建设女山湖镇光明、赤塘和苏巷镇潘庄、牛郢、大罗郢等5个中心村,集中打造明女路美好乡村示范带,建成了一批农民文化乐园、生态农业园、农机大院、公共服务中心和污水处理设施,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滁州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明召开。快速启动一批。超前谋划2015年度美好乡村建设,科学选定鲁山、尖山、凤山、山南和上罗等5个省级中心村,加快推进规划编制、宣传发动、资金整合等前期工作。

    (六)严整治、促减排,生态建设突显新成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矿山整治常态化。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加快矿权依法整合。立案查处非法采矿46件,查扣非法开采机械74台,收缴罚没款400余万元。推进河道禁采规范化。加强女山湖、南沙河、池河日常巡查频度,巩固河砂禁采成果。集中清理整治池河抹山以上水域码头砂场44处,拆除违建278处,平整滩地200亩,绿化护堤4.2公里。推进节能减排标准化。全面打响秸杆禁烧大会战,完成市区57家浴池燃煤锅炉整治、58家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和22家加油加气站油气回收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持续加强。4个农村畜禽养殖污物治理工程投入运营。祁仓路公租房小区获评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推进道路治超源头化。聚焦热点区域和货源单位,突出重点时段和路段,强化部门联防联治,严打运输车辆超限超载行为,共查处2245台次,卸货2.6万吨。推进森林增长一体化。开展城乡绿化大会战,完成造林7.3万亩,以“双百”[21]成绩通过省级核查,并在全省造林整地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新增省级森林村庄4个。

    (七)惠民生、增和谐,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本。民生民利持续改善。全市民生事业投入24.3亿元,占年度财政支出的88.3%。新建各类保障房30万平方米、渔民上岸安居工程1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1274户。3个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加快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0.5%、22.3%。发放七类“老字号”[22]群体工龄补助973万元。教育教学优先发展。全市农村中小学告别无操场时代,新扩建幼儿园3所。高考本科达线率45.12%,保持滁州市第三位。新聘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51名,引进教育系统高层次紧缺人才15名。明光职高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通过省级评估验收。成为滁州市首个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创建达标市。医疗卫生均衡推进。市医院迁建一期工程主体竣工,22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加快建设。市医院、中医院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7人。加强医疗机构监管,立案查处非法行医33起。“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体事业欣欣向荣。蝉联“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明光民歌《布谷声声唱插秧》等一批优秀作品获省和滁州市级奖项。趣味农民运动会、花灯大赛、纳凉晚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人口计生常抓不懈。深化“村为主”工作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整体工作稳中有进,各项指标持续优化,人口自然增长率5.62‰。全年兑现利益导向政策资金1961万元,审批“单独二孩”294例。社会治理稳定有序。完成全市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龙山、吕郢社区获批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和“六打六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小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卓有成效。实施“阳光信访”,妥善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推进乡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深化平安明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平稳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使用,地震科普馆及前兆台率先建成。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有序开展,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成立了社科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作用有效发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外事侨务、统计、气象、编制、供销、保密、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持续加强。

    (八)抓规范、转作风,依法行政开创新局面。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三严三实”标准加强政府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共办理人大议案和建议118件、政协提案和社情民意103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政府合同管理等10项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开展政府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清理,依法行政水平逐步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通过省级验收,省和滁州市现场会在明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加强市长热线和信箱办理工作,规范网友留言办理。创新“效能月考”制度,发挥效能、项目、OA系统和微信等四大平台作用,开展微信亮绩、抽签述绩、影像比绩、评星定绩,推动重点工作提速提效,逐步形成具有明光特色的行政文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要求,认真清理办公用房,“三公”经费比上年下降17.2%。实施重大项目跟踪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决算审计149个,核减资金6123万元。强化行政监察,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一年,我们有着许多感慨和感动。这一年,省和滁州市领导先后多次亲临明光视察指导,给予我们无限温暖和力量;这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我们顺应全市人民期待,开展了一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支持;这一年,我们抢抓发展机遇,推动规划实施,加快工程建设,得到全市广大干群的积极拥护和参与。各项工作基本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预期成效。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驻明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明光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向在我市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等指标未能实现年初计划;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短腿,镇域经济薄弱,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仍然是明光最大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城乡一体化推进不快,城区带动力不强,仍然是明光最弱的短板;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系统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以更大的信心和决心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发展,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和滁州市一系列部署要求,坚持“稳中奋进、好中加快”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开展美好新明光建设“推进年”活动,以产业培育为主题,以城乡建设为抓手,以招大扶强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行政为保障,抢抓机遇,奋力爬坡,主动引领新常态,聚焦聚力新发展,倾力打造“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深化改革不动摇,着力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立足实际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把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力。

    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引领,深入推进15项涉农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明光街道映山村省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健全市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和调解仲裁体系。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以合理划分事权为导向,强化市域统筹能力,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增强镇域发展活力。以简政放权为重点,实施好县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开展公务用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

    稳步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完善预算制度和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推进营改增扩围试点。加快金融改革,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稳妥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完成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扫尾。

    持续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以开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两项试点为契机,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深化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改革,积极推进其他各项改革。

    (二)坚持项目建设不减速,着力夯实经济发展支撑。强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极力谋划争取项目。抢抓“十三五”规划编制和“两圈、两区、两带” [23]发展政策机遇,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保持项目储备合理规模。全年项目库动态储存项目1000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在主导产业、节能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根据中央和省、市明确的发展战略,从今年开始集中精力谋划推进104国道明光绕城线等“十大工程”[24]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推行“五级联办”[25]模式,用好项目管理系统,健全亿元以上项目市领导双重推进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月、集中开工月等活动,全面提升项目实际开工率、竣工率和运行绩效。全年确保新开工、新竣工千万元以上项目各10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分别达37个、25个以上。完成104国道大修、239省道涧溪到自来桥段改造和全市47公里通村公路联通工程,加快实施淮河干流蚌浮段行洪区调整工程,开工建设城东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工程,确保三友电子潘村分厂、旭升科技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德青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力争30亿元、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新突破。积极转变思路。主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培育招商新优势。深入推进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和网上招商。市、镇两级园区要在招商中打头阵,市工业园区至少引进18个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苏巷、涧溪、桥头、张八岭、潘村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力争分别引进1—2个亿元以上项目。大力承接转移。重点围绕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等支柱产业,着力招引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和助推产业提档升级的核心配套项目。严把项目质量。继续实行市领导带头招商和联系重点招商项目制度,强化项目跟踪问效和双向约束,守住土地和环保红线,提高项目资金到位率和税收贡献率。

    合力同心强化保障。加大项目帮办帮扶力度,重点解决“钱”和“地”的问题,统筹抓好人才、能源等其他要素保障。强化资金保障。推进“银政担”合作试点,做大做强明光融资担保公司,稳步推进市城投公司市场化运作,力争债券发行、企业上市等直接融资有突破。积极争取在滁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明布点,鼓励市内银行在城乡增设网点,力争全年实现社会融资规模3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表内新增贷款达14亿元以上,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45%以上。强化用地保障。坚持盘活存量、争取增量和扩大总量并重,巩固提升“四类土地”清理成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力争获批建设用地指标1000亩以上。强化用工保障。提高人才政策吸引力,重点引进高技能实用人才。继续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春风行动,实行市镇村联动,外引内招、定向培养并举,切实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结构性问题,力争全年招工7000人以上。

    (三)坚持优化升级不停步,着力做大做强新型工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一企一策”,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力度,推动“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全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5亿元以上,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以上。支持明光酒业、永言水产、瑞尔非金属、恋尚你食品等企业通过战略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确保安丰五金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家,产值超5亿元企业1家。加快培育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加快推进龙利得包装“新三板”挂牌,力争年内获批。加快朗威医疗器械、明龙酒业扩建、华润风电和鑫通工程塑料等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日用化工四个主导产业,力争全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10亿元以上。

    推动园区平台升级。深入推进市工业园区运行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建成区,重点做实台商工业园。运用税收杠杆,盘活存量土地,加快福昌电子、真顺拉链、格林博士等台资项目入驻。突出以商招商,推动龙头企业拉伸产业链,力争新引进3—5家亿元以上台资企业。新扩区,重点做成合作共建园。加快与肥西县合作共建园区报批和建设,在园区、产业、经贸、金融、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现代产业园。坚持征地跟着项目走,加快推进清平山路、跃龙湖路等路网建设,同步配套水电气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尽快具备项目入驻条件。启动致远学校等公建设施建设。化工区,重点做精榄菊产业园。围绕打造全省新型化工集中区,加快规划落地和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榄菊日化、国祯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年内入驻。集中区,重点做优特色产业园。结合资源和产业特色,加强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涧溪凹土产业园、桥头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

    推动科技创新升级。以争创省级科技孵化器为契机,加快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5亿元以上,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9个,力争发明专利授权15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和滁州市级技术中心7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6家、“智慧企业”3家。

    (四)坚持提升质态不松手,着力做活做优第三产业。重点建设五大板块,致力打造省级电子商贸服务业集聚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

    聚力打造现代物流。围绕构建“水、陆、铁”三位一体的大物流平台,新引进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加快推进在建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确保广大物流城B区项目年内竣工运营、明西粮食物流园仓储项目建成使用;力争涧溪港口物流园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柳巷港口物流园和西姜铁路物流园前期工作。

    着力建设专业市场。优化城区商贸网点布局,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商业街区。加快推进徽商大市场、星光商贸城、恒正商贸城和昊堃财富广场(水果批发市场)等4个专业市场建设,完成万豪大市场二期建设扫尾,力争年内竣工运营。加快建设正元广场、阳光城、中央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力争润溪城市广场全面竣工运营。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规划建设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商培训中心、网商孵化中心和快递呼叫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全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万人电商培训计划”,重点培育乡村电商推广员队伍,力争全年培训1000人。推进电商进农村工程,建设4个卫星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建成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和邮乐农品等3个“明光馆”,力争全年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2亿元。推进工业企业“电商换市”,力争全年电子商务生产一体化企业达50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完成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着力开发特色线路,继续办好旅游节会。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实施“1246”工程[26],确保八岭湖水上漂流项目上半年开放运营,力争抹山明文化景区一期项目年内建成,大横山生态旅游景区法华寺等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海南七里巷X线旅游项目完成前期工作。积极开发生态渔村、山水人家、采摘篱园等乡村旅游产品。全年争创国家3A级景区3个、省级旅游乡镇1个、乡村旅游示范村4个,新增两星级以上农家乐6家。

    加快发展健康养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加强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力争引进中高端养老养生项目。年内确保建成夕阳红、爱心老年公寓和中心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完成柳巷敬老院改扩建,推进涧溪敬老院改扩建,全市新增床位500张以上。

    (五)坚持集聚示范不松劲,着力做特做精现代农业。实施“四大工程”,推进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实施“园区兴农”工程。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五百千万”行动[27],力争到年底乡乡都有现代农业示范园,争创省级示范区1家、滁州市级示范园区2家。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家、家庭农场55家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1000家以上;新增土地流转4.2万亩以上,力争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40%以上。

    实施“科技强农”工程。以合作共建安农大皖东试验站为引领,以“两场、两区、两园” [28]为龙头,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3.72万亩,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特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实施“产业富农”工程。以桥头镇省级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镇为依托,以海亮、嘉吉、德青源、永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度开发农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化发展。力争新增滁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长8%以上。

    实施“品牌助农”工程。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推进农超对接,着力打响女山湖水产、明光绿豆、呼园萝卜、自来桥山芋、泊岗银杏等特色农产品品牌,确保全年新增“三品”认证10个以上。

    (六)坚持城乡统筹不懈怠,着力建设美好生态家园。以人的城镇化和人的新农村为核心,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快建设美好明城。以“四城联创”为抓手,深入开展绿化、规划“两提升”和整洁、畅通、拆违、出口“四整治”行动,加快实施总投资73.2亿元的74个城市重点项目。坚持规划引领。推进多规融合,完善规划体系,年内完成25个专项规划报批,启动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力争城市总体规划获批。继续推进房屋征收,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改善老城环境。改造主干道,畅通微循环,有序启动韩山北路、花园西路和池河大道综合改造工程,改造提升一批背街小巷。加快建设滨河大道、滨河公园和滨河安置房,精心打造中心路历史文化街区,整治提升舒怡苑等一批老旧小区,持续改善老城人居环境。提升东城功能。全面推进以“一横五纵”[29]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扩大城市公交覆盖面,强化市政设施配套。加强城建项目招商推介,加快东城布满填实,疏解老城居住密度。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快居民回迁。北城公建先行。着力推进沙坝南安置房建设,加快建设明光中学新校区,启动“两纵两横一环”[30]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强城市管理。建立控违台账,做到拆违务尽。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规范行人出行、车辆停放、摊点设置。以城市东西出入口为重点,整治环境卫生,高标准建设绿化景观,塑造城市最美印象。

    加快建设美好集镇。强化规划管控,完成13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启动控制性规划编制,力争出让地块控规全覆盖。坚持土地随着项目走,引导集镇成块布局、集中开发建设。推动差异发展,发挥国家重点镇和省、市扩权强镇试点政策叠加效应,重点支持潘村、女山湖、张八岭、涧溪4个卫星镇做大做强,加快建成一批经济强镇、旅游大镇。注重特色经营,引导其他乡镇发挥资源禀赋作用,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建成一批工贸重镇、生态强镇、风情小镇。坚持“镇当城建”,推进集镇改造升级,加快农贸市场、垃圾收运、污水处理、文体广场和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强镇容管理,开展“夹皮沟”、“骑市集”等专项整治,加大绿化、亮化、美化力度,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

    加快建设美好乡村。坚持以旧村改造为主、集中新建为辅,全面完成2014年5个中心村建设任务,重点建设2015年度5个中心村。系统化推进。统筹推进全市35个中心村建设,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带状布点、块状推进,精心打造明女线,巩固提升104线,加快建设309线,力求点上出精品、线上有提升、面上展形象。集成化建设。围绕省“三宜三美“总体目标和滁州市“八化”具体目标[31],结合村情村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资本,集中开展“七大行动”[32],着力打造特色村、精品村、样板村。产业化支撑。突出村美民富,推进产村融合,着力扩大“一村一品”覆盖面,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年力争消灭11个以上集体经济“空壳村”。

    (七)坚持环境治理不手软,着力促进绿色健康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培育明光生态新优势。

    全面推进“五水”共治。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治污水。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境内淮河、南沙河、池河、女山湖等重点河湖水体断面水质达标。防洪水。继续推进池河和涧溪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完成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开工1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排涝水。着力疏浚河道,开挖新河,加快建设东风湖排涝站、新庄河,逐步消除易淹易涝片区。保供水。加强重点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加快实施林东、石坝两座水库联通和山高电站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完成潘村、女山湖和燕子湾等3个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第三自来水厂。抓节水。加快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推广工业废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鼓励用水主体在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管理中使用中水。

    综合整治大气污染。深入开展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秸杆焚烧等专项整治,巩固提升餐饮行业油烟排放、加油加气站油气回收等集中治理成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和PM10[33]浓度达标。公开空气质量信息,实现联网预报。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环境监管执法,严打环境违法行为。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节能。严格实行重点排污企业限排,确保完成市控指标。推进园区统一供热项目建设,有序淘汰10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完成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项目和5个美好乡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坚持政策引导、市场化运作,加强秸杆综合利用工作,培育循环经济新的增长点,逐步提高综合利用率。确保嘉农复合板项目建成投产。

    聚力打造绿色明光。深入开展城乡绿化会战。以开展省级森林城市三年争创行动为引领,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三线三边”整治为抓手,加快“六园四带”[34]建设和“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推进城乡增绿提质。全年新增造林4.2万亩、城区绿地80万平方米以上,争创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5个。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统筹推进“五治”行动[35],完成涧溪镇花鼓山矿口、明西104国道西等矿山治理项目建设,加大重点河湖禁采管控力度,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河砂资源。新增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3个以上。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施“134”绿化工程[36],建设一批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型墙材、绿色施工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城市“绿道”系统,实现低碳环保出行。

    (八)坚持民生改善不放松,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持续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保障民生投入。创新民生载体。继续实施省定33项民生工程。从今年起,每年为民重点办好“十件实事”[37]。强化民生工程绩效管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建后管养机制。推进提标扩面。继续推进全民参保,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时调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开展大病医疗保险。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实施残疾人康复保障工程和高龄老人生活补助制度,力争建成市儿童福利中心。实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3200人以上。完成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838套,基本建成3100套。促进创业就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打造民营经济新引擎。力争新增个体工商户1700户、私营企业350家以上,建成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五校、两馆、两院、一园”[38]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10所幼儿园,完成2所“初中工程”建设,确保明湖学校、阳光学校秋季招生,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实施“三名工程”[39],打造优质学校。推进明光职高工学一体式办学,引导更多毕业生在明就业,力争通过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验收。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格局,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特色专科和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健全市医院、中医院向乡镇卫生院轮换派驻骨干医师制度,鼓励优秀医务人才到基层执业创业。确保市医院迁建工程今年竣工使用。推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深化“文化精品工程”,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成一批农民文化乐园,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推进人口计生健康发展。全面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宣传倡导、优质服务和依法行政工作,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满意度。抓好信访维稳。坚持源头治理,深化“阳光信访”,加强乡村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健全市镇村一体化的社会治理网络,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和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市场监管和职业卫生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舆情引导、监管和应对机制,确保信息和网络安全。改进社会治理。完成第三届城市居委会换届选举。推进乡镇行政服务分中心和农村社区建设。继续整治“黑车”、“三小车”[40],规范出租车、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班线运营管理。深化平安明光建设,完善“天网”和“技防入户”工程,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持续增强社会事业保障力。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提升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注重发挥驻军和民兵预备役的作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和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出版发行《嘉山县志(民国)》。以创先争优为动力,统筹抓好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统计、物价、编制、档案史志、保密、人防、气象、地震、科普等工作,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红十字会、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事业,着力提高明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完成新任务,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树立法治思维。自觉将法治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各领域,切实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推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二)完善决策监督。按照依法依规、集体决策、公开透明、终身负责的原则,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三)打造阳光政务。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重点推进公共资源配置、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高度重视和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进一步畅通市长热线、市长信箱等政民直通渠道。

    (四)深化普法执法。弘扬法治精神,推进“六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加强行政调解工作,重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领域综合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五)严守法纪规章。政府系统全体人员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持之以恒纠“四风”、转作风,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模范守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监察,用好审计利器,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腐败,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各位代表!新常态孕育新希望,新常态要有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奋力拼搏,为打造“滨湖花园度假城、山水田园生态市”,建设美好新明光而不懈奋斗!

     

     

    注释

    1.“三个一千”:即滁州市开展的千名干部帮抓千个工程、千名干部帮扶千家企业、千名干部帮招千个项目活动。

    2.“三帮三提”即滁州市2014年深化“三个一千”活动的新载体,主要内容是:千名干部帮招千个项目、推动招商项目提质;千名干部帮抓千项工程、推动工程建设提速;千名干部帮扶千个企业、推动经济运行提效。

    3.“XO”旅游线:即南部以老嘉山为核心景点的“X”型旅游线,北部以女山湖为核心景点的“O”型旅游线。

    4.省“861”项目:即安徽省从2012起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食品医药、纺织服装、能源和新能源、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着力推进综合水利、交通网络、生态环保、城镇化、创新能力建设和民生工程等六大基础工程,努力实现未来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目标。

    5.“两纵两横”:“两纵”即产城新区官山大道 (南至309省道、北至淮河大道)、宝塔山路 (南至309省道,北至淮河大道);“两横”即产城新区嘉山东路(西至女山大道、东至宝塔山路)、淮河大道(西至女山大道,东至宝塔山路)。

    6.“四类土地”:即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擅自改变用途土地。

    7.“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场外市场。

    8.“五大行动”:即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企业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攻坚、招商引资会战、产城平台升级、帮办服务提升行动。

    9.“两化融合”:即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10.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即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玉米生产振兴计划。

    11.“三集中、一体化”:即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中使用、项目集中建设,产城一体、城乡一体、空间一体。

    12.“三治三增”:三治:即治脏、治违、治乱;三增:即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

    13.“十纵十横”:“十纵”即东外环、祁仓路南延、明星路、明东路北延一期、明法路、女山湖路扩宽改造、市场路、林庄路、南泰路、明业路;“十横”即嘉山路扩宽改造、柳湾路东延、王郢路东段、嘉山路东延、明中路东段、龙山路东延、花园路东延、东贸路、新庄路东段、城南大道东段。

    14.“四城联创”:即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县城、卫生县城。

    15.“五路一带绿化提升”:即明东路、祁仓路、花园路、龙山路、明珠路路网绿化和招信路绿化带。

    16.“两长”:即“路长”、“段长”;我市从2014年11月份开始对老城区车站路、龙山路、池河大道、明珠大道等4条主干道进行综合整治,明确市四个班子办公室为“路长”单位,各牵头负责一条主干道创建;69个市直单位作为“段长”单位,划段包干。

    17.“三线三边”:即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和城市周边、景区周边、省际周边。

    18.“四治理一提升”行动:即垃圾污水治理、建筑治理、广告标牌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绿化改造提升。

    19.“夹皮沟”:即对农村公路穿集镇、村庄段沿线建房及两侧污水横流、废旧物品乱堆乱放、骑路市场等“脏、乱、差”现象的形象表述。

    20.“三宜三美”: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

    21.“双百”:即造林面积核实率100%和造林面积合格率100%。

    22.七个“老字号”:即农村离任村干部、老民师、老放映员、老公路养护工、老兽医、老技术员和老拖拉机手。

    23.“两圈、两区、两带”:“两圈”即合肥经济圈、南京一小时都市圈;“两区”即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两带”即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

    24.“十大工程”:即:104国道明光绕城线;涧溪港口物流园;明光肥西合作现代产业园;化工集中区;德青源生态农业科技;“XO”线旅游开发;S257跨淮河大桥;合肥明光高速连接线;定明天然气管道支线;崔家湾水库。

    25.“五级联办”模式:即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完善市领导领办、平台交办、责任单位主办、配合单位协办、效能办督办的“五级联办”解决问题机制。

    26.“1246”工程:即1个城区旅游集散中心;2条旅游线项目(“X”“O”);4个景区(老嘉山养生养老休闲区、抹山明文化生态休闲区、女山湖风景区、沿淮风情度假区);6个重点项目(抹山、大横山、老嘉山、八岭湖、跃龙湖、女山地质公园)。

    27.“四五百千万”行动:“四”即实施省、市、县、乡“四级联创”现代农业示范区;“五”即优化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市场“五大要素”;“百千万”即加快打造一批“村级百亩示范园、镇级千亩示范片、市级万亩示范区”。

    28.“两场、两区、两园”:“两场”即潘村湖农场、白米山农场;“两区”即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石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两园”即嘉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德青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29.“一横五纵”:“一横”即东贸路,“五纵”即明法路、市场路、横山路、南泰路、明业路。

    30.“两纵两横一环”:即北城区的抹山大道北延、明光大道北延、道涵大道、吴继光路、环湖大道部分路段。

    31.“八化”具体目标:即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沟渠净化、环境美化、管理强化。

    32.“七大行动”:即基础设施会战攻坚行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支撑产业特色培育行动、森林绿化验收提升行动、乡风文明星级创建行动、村庄管理系统创新行动、看点亮点整合塑造行动。

    33.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4.“六园四带”:“六园”即滨河南公园、滨河北公园、明湖公园、城东公园、嘉山路带状公园、女山湖路带状公园。“四带”即新庄河两侧景观绿化带、明女线景观绿带、招信路景观绿带、徐明高速绿化带。

    35.“五治”:即治矿、治超、治违、治砂、治车。

    36.“134”绿化工程:即打造明女线两侧各5米宽的1条景观绿带,建设明东街道抹山千亩绿化苗木园、苏巷镇潘庄千亩油用牡丹园、女山湖镇光明千亩红枫园等3个特色园;实施女山湖镇光明赤塘、苏巷镇大郢街道、苏巷镇大罗郢中心村和明东街道上罗中心村等4个环村片林。

    37.“十件实事”:即城南大道等4路1河、涧溪河防洪综合治理、池河防洪综合治理、明光市幼儿园等四个幼儿园、农机大院、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安置、明光市柳巷敬老院、潘村镇中心卫生院迁建、明光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2014年1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38.“五校、两馆、两院、一园”:“五校”即明光中学新校区、明湖学校、城市西部小学、明光市阳光学校、致远学校;“两馆”即图书馆、文化馆;“两院”即市人民医院迁建、惠明医院;“一园”即农民文化乐园。

    39.“三名工程”:即名校、名校长、名老师。

    40.“三小车”:即三轮摩托车、电动三(四)轮车、机动轮椅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