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9-03-18 00:00
    【字体:打印

    ——2009年2月4日在明光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杨甫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明光发展历程中非同寻常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战胜罕见的冰雪灾害和手足口病、霍乱疫情的侵袭,克服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和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较好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以上;完成财政收入3.02亿元,增长22.9%;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亿元,增长2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9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贷款余额20.8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8万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3.5%。万元GDP能耗下降4.1%, COD减排681.6吨,二氧化硫减排169.2吨。

          (一)着力推进工业强市,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快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4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新增企业技术中心3个,研发新产品16个。共完成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11.5亿元,增长2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4家,新增7家,实现总产值19.5亿元,增长35.2%。全市纳税排位前50名中工业企业17家,增长5家,纳税额所占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进一步壮大。明光酒业、浩淼科技、乐斯福等三家企业被列为滁州市重点企业直报点。明光酒业投入8000万元进行技改,顺利通过全省名牌产品复审,荣获“安徽省质量管理奖”。

          (二)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坚持 “一把手”抓招商不动摇、“一岗双责”不动摇、目标任务不动摇、考核奖惩不动摇,实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开展“三个一百”专项活动,强势推动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项目322个,到位资金30.2亿元,增长43.1%。其中,“三个一百”活动期间,共引进项目149个,协议引资17.5亿元,到位资金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75万美元,增长103.1%,位居全省县市排名第14位和滁州市第一位,连续四年获省级表彰。实现进出口总额2448万美元,增长132.5%。加快推进项目编报和落实工作,59个项目获得批准,共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2亿元。

           (三)着力完善发展载体,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市工业园区继续西延东扩,建成区面积新增1.5平方公里。完成工业园区西部四条道路的路网工程,延伸灵迹大道、明珠路、体育路,新修五一路、抹山路,建成五纵四横道路10公里。全面完成园区中部道路的管网、绿化、路灯等配套工程,加快实施园区污水泵站和西部排涝站工程。大力开展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共获批土地指标2015亩,有力保障了园区项目落地。润海二期、屹洲铜材、海天照明、浩淼科技等一批入园企业正在加紧建设。入园企业5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6亿元,税收3600多万元。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明西、明东、苏巷等工业集中区已具雏形。

         (四)着力壮大现代农业,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大力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和玉米振兴计划“三大行动”,精心打造甜叶菊、红薯、水产和瓜菜“四大板块”。甜叶菊、红薯种植面积分别达14万亩和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4.5万亩。粮食总产52万吨,增长12.2%。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家,永言水产被授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3家水产品出口企业通过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出口认证或注册。23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女山湖”牌大闸蟹被评为全国名牌农产品,“明绿”工商注册商标和证明商标已获国家批准。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93家,辐射带动农户2万多户。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苏巷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完成,司巷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开工。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展开,行洪区安全建设、隐患工程除险及水毁恢复工程顺利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世行加灌三期项目进展顺利。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农民新居800多套,新修“村村通”道路190公里,完成沼气池3500口。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获省优秀工程奖。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劳务收入12.2亿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达23.1%,居滁州县市区第二位。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共发放各类惠农资金1.5亿元。启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

          (五)着力加大建设投入,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变。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与设计,编制完成控制性规划20平方公里,城区近期控规覆盖率达100%。完成城东社会服务区、文体中心、滨河风景区、中心路改造控制规划、概念规划、修建性规划和相关工程项目设计。以六项重点工程为主体的新明城建设开始启动,宁洛高速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城东社会服务区路网、学校布局调整等已有实质性进展。城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改造了龙山路、池河大道西段、韩山路和26条小街巷等,启动了第二自来水厂建设。加快推进明城世纪广场、万豪国际星城等商住项目,全年房地产开发42.5万平方米。人防工作得到高度重视,人防警报系统实现城区全覆盖,全省县(市)人防工作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城投公司运营步伐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完成104国道绕城线工程,改造104国道明光境内道路29公里和马岗-横山等市乡公路。启动涧溪-官山、太平-女山湖等市乡公路改建工程。

           (六)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和谐局面进一步巩固。投入配套资金2925万元,着力实施二十二项民生工程。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500多个,培训农村劳动力5040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39万元。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为近万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960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新增3.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失地农民保险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纳入城镇低保 13.4万人次,农村低保 1.7万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率达32%,社会救助970人次,医疗救助 1.8万人次,无劳动能力残疾人困难救助2597人。建设廉租房126套,发放廉租住房补贴783户123.6万元。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参合人数47.5万人,筹集基金4750万元,参合率90.6%。积极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投入资金1560万元,解决4.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182个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五五”普法,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公安“三基”工作顺利通过省厅考核验收。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机制,实行领导包案带案下访、下行接访制度,开展了重信重访专项整治和市委书记公开大接访活动,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继续加强矿山整顿,矿山开采秩序有所规范,2个省级矿区整合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不断完善。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建成机械化生猪屠宰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着力保持协调发展,各项事业进一步强化。文明创建工作力度加大,明光城区成为“安徽省文明创建先进县城”。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减免费用2254万元,惠及7.4万人。资助市职高在校困难学生1308人,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16个D级危房改造项目。新招教师127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进一步增强。学校布局调整稳步推进,明光中学、明光职高的整体搬迁,明光四中、四小合并新建正在加快实施。科技兴市步伐加快,省级农业成果转化中心筹建进展顺利,2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级星火计划,3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第九届“明光之夏”纳凉晚会,邀请全国各武术名家来明进行武术表演,精心组织了送书下乡、“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1个,女山湖镇成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花园社区成为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完成明光大剧院主体工程。继续开展网吧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端鼓”、“丰收锣鼓”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成《明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跃龙湖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启动。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城市社区卫生站4所,乡镇卫生院7个,农村卫生室24个。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出生人口性别比稳步下降,计划生育保障机制建设得到强化。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严格执行企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池河水质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康复服务、培训就业等有了新突破,残疾人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审计工作由传统型向现代模式转变。国防动员、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保障,人事、地方志、外事、档案、统计、物价、地震、机关事务管理、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成绩。

          (八)着力开展依法行政,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市政协常委会建议案,全年共办理人大议案2件、人大代表建议56件、政协委员提案101件,办理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顺利完成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和村级区划调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6万多件,按期办结率在99% 以上。全市17个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正式运行,139个行政村建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实现市、乡、村三级联动服务机制。着力推进政府法制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继续提高。针对涉及面较大、人数较多的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行政决策,举行事前听证会。积极推行“阳光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正式启动。以“执行风暴”和“阳光行动”为载体,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和行政过错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机关效能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强化审计监督,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年活动,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2008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宏观政策也在积极调整,从年初的防过热、防通胀,到年中的保增长、控物价,再到年末的扩内需、促增长。明光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民营企业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国家和省驻明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明光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显现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是发展速度偏慢,不少经济指标低于全省和滁州市平均水平。特别是进入四季度,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明显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二是产业层次不高,引进的小项目多,对经济发展牵动性强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少,尤其是大的支撑性强的工业项目、创税项目少;三是农业体制创新步伐缓慢,土地流转工作滞后,农民缺乏有效增收手段;四是地方财源基础薄弱,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欠帐多,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部分城乡家庭生活困难;五是部门服务意识虽有所强化,但“中梗阻”、“三乱”、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存在,少数部门中心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六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

          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抢抓发展机遇的一年,也是推进明光追赶跨越的奋进之年。随着金融危机波及范围的不断扩大,滞后影响的不断凸显,加上我市部分生产要素制约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规模较小、层次较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状况无法迅速扭转,我们面临的内外环境仍将复杂多变。在看到这些困难的同时,更要看到所面临的积极因素和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省委、省政府和滁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具体措施。这些都为我市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要正确认识形势,敢于抗击风险,善于抢抓机遇,勇于迎难而上,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快实施“四个二”发展思路,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抓投入保增长,抓调整强后劲,抓民生促和谐,抓改革增动力,围绕“双超”要求和“135”目标,大力开展政治生态优化年、新明城建设突破年和工业经济提升年活动,奋力推进明光科学发展、实现追赶跨越。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以投入为龙头,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密切关注、深入研究上级政策导向,围绕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诸多领域,对号入座编报项目。注重做好项目筛选和包装,按照规定的基本程序要求,健全完善项目资料,为争取上级投资打好基础。认真策划,跨区域、跨行业编报一批高起点、高品位的大项目,力争潘村洼大型灌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尽快获得审批。坚持各类项目齐头并进、整体推进,抓大不放小,不留“空白点”。在积极争取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实施、工程管理的督查督办力度,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和投入使用。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坚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动摇、“一岗双责”不动摇、目标任务不动摇、考核奖惩不动摇,加大力度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落实部门招商责任。进一步发挥明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资本转移,争取在引进大公司、发展大项目、培植大产业上取得新进展。加大上门“请资”力度,根据我市的产业特点谋划项目,主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进行敲门招商,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创新招商方式,派出招商员专职招商,实行有偿代理招商,切实提高招商成效。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4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

          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掌握和研究项目信息,亲自联系和拜访重要客商,亲自争取和落实重大项目,亲自协调和解决重要问题,真情招商,真招引资,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快发展。进一步强化调度,充分发挥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作用,实行每季例会制度,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抓好现有投资项目的督促检查,对意向性项目,抓紧洽谈,尽快签约;对签约项目,明确专人负责,推进项目资金尽快到位。认真做好项目跟进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二)以创新为抓手,不断强化三农工作

          搞活土地流转机制。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顺应广大农民新期盼,着力解决好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支持龙头企业、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等,依托优势产业区、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部分乡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有效衔接土地流转供求。高度重视土地承包租赁中纠纷调处工作。

          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积极探索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户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同时,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等措施,积极为水产、甜叶菊、红薯、明绿、粮油等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提供生产经营服务。今年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争取发展到150个。大力参与实施百亿粮仓工程,加快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殖场和设施农业生产用地,视同农业用地。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鼓励创建名牌农产品。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科学制定村镇空间布局规划,加快推进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认真落实好我市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向中心村庄、中心村、小城镇集中。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宅基地管理等措施,激励引导农民按照新民居要求新建或翻建住房。研究制定推动新民居建设的扶持政策,在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沼气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完成1个中心村和2-4个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任务。深入开展“五清五改一绿化”活动。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做好粮食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大中型水库移民直补、大型农机具补贴、家电下乡工程等资金补助工作,认真落实生猪标准化养殖补助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补助政策。开展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巩固能繁母猪生育保险,积极推进主要种植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大力实施“阳光工程”,把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当作一项根本措施来抓,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三)以园区为引擎,加速推进工业振兴

          加快建设工业园。按照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节能环保、集约用地的要求,全面推进园区建设。加快园区“东进北扩”,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修编完善园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向宁洛高速以东拓展。着力推进以水、电、路、通讯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宁路、柳湾路延伸、金达路北延、明珠路贯通工程和南郢路、灵迹大道配套工程。抓好以绿化亮化、物流仓储、生活服务等为重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园区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建设时限和建筑容积率标准,积极推广多层厂房。全力抓好榄菊日化、屹洲铜材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千方百计促其快建设、快见效。加快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在抓好明东、明西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同时,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认真研究政策,采取征收农村建设用地、实施建设用地置换和盘活闲置土地等多种方式,解决乡镇工业集中区土地瓶颈问题。

          切实提高竞争力。继续深入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推动质量兴市工作。制定并实施产业提升计划,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促进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增强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我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业要素集聚和企业集群化发展,引进和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着力抓好明光酒业、浩淼科技等企业的重点技改项目,积极扶持永言水产等企业开发新产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以品牌带动市场,争创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名牌产品、品牌企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达75家,亿元企业争取达6家。

          积极帮助渡难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强化工业生产组织协调,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建立企业办事“绿色通道”,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探索建立村镇合作银行,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组建步伐。完善银企联谊制度,定期举行银企对接会、座谈会。切实发挥省担保集团和海汇担保公司的作用,着手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降低担保费率。密切关注生产经营困难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整合政策性资金,采取扶优限劣、一企一策的办法,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对政府采购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本地企业的产品。

          (四)以调整为手段,积极优化三产结构

          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坚持大手笔谋划、大力度招商、大规模开发,加速做大特色旅游产业。按照“水火天地、休闲乐园”的旅游定位,积极探索“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思路。加快跃龙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景区;积极做好栖凤湖、横山、老嘉山、抹山、女山湖旅游开发和女山地质公园后续建设管理工作。加快推进环栖凤湖、池河-抹山-女山等旅游景点道路规划建设。

          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引导住房消费,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激活房地产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房地产特别是在建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发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优化市场供需结构,促进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开发建设稳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服务环境,简化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审批环节。

          推动服务业统筹发展。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就业、方便生活为目的,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培育物流主体,壮大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重点支持邮政、华信等物流公司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经营业态创新,加快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认真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好“家电下乡”政策。

          (五)以城区为重点,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突出抓好城区建设管理。紧紧围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造新城”的目标,积极推进“新明城”建设。以规划为指导,全力推进东部社会服务区路网工程,启动建设人防指挥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城市公用项目。加快实施文体中心工程,完成体育场改造,启动体育馆建设。分步实施中心路改造工程,着手建设安置楼。引资开发西部滨河风光带。加快实施汽车站、气象局迁建工程,完成宁洛高速公路明光东连接线工程。实施好光明路、人民路、广场路、韩山北路改造工程,完善老城区道路设施配套。大力实施城市亮化、绿化和净化工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行为。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好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及集贸市场、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方面的脏乱差问题。

          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做好小城镇规划编制,统筹土地利用、工业小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完成涧溪镇总体规划报批,做好女山湖、张八岭、柳巷、明南等乡镇、街道总体规划的修编。加大新农村规划编制力度,全面完成81个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鼓励政策,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

          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组织实施196公里“村村通”工程项目,改造明光-横山、苏巷-官山、鲁山-跃龙湖、张八岭-自来桥、石坝-罗岭­等61公里通乡公路,完成10条集镇连接线道路工程。加快推进通村客车班线改造,新增40条农村班线,新建9个农村客运站。完成5个渡口标准化改造建设和30座危桥改造。开工建设宁洛高速公路三界连接线工程,配合做好明徐高速开工建设工作。抓紧做好池河二桥、三桥、明光外环、泊岗大桥、淮河柳巷码头等项目立项工作。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潘村洼、花园湖行蓄洪区撤退道路工程,抓紧实施燕子湾、石坝、团山丁等水库等除险加固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认真做好涧东电站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世行加灌三期项目。实施好抗旱渠、排涝沟的清淤配套等工程,按期完成水利兴修任务。着力抓好江淮分水岭综合开发治理工程,重点落实好省级甜叶菊示范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六)以增收为基础,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依法治税,根据国家税收政策变化,适时调整征管方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工程的税源监管,进一步扩大纳税评估范围,公平税负,防止税收流失。继续对企业纳税排名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激励企业不断争先进位。充分调动乡镇组织收入积极性,加大奖励力度,鼓励乡镇超收。全面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切实增强财政调控能力。继续实行河道采砂、生猪定点屠宰和凹凸棒等税费“一票制”征管制度。

          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各类项目配套资金,确保地方政府配套到位,保证相关项目按期启动实施。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会议费、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重点保障园区扩建、新明城建设、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需要。继续安排政府奖励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活动的开展。

          (七)以民生为主线,全力构建和谐明光

          高度关注民生。着力实施三十项民生工程,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8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继续抓好创业培训、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培训,“4050”人员再就业350人。着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00套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500套2.5万平方米。认真实施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完成120个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继续组织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参合率93%以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6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2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任务。着力做好饮水安全工作,完成4万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做好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工作,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及时疏导价格矛盾。采取综合措施,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建设生态文明。严格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GDP指标能耗通报制度,开展跟踪监测和能耗评价考核工作。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完成永言水产、明光酒业、大光明啤酒等企业清洁生产项目。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巩固小锅炉专项治理成果。抓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景区、水源等区域的生态公益林、封山育林面积,实施好1.2万亩长江防护林和3000亩退耕还林、生物质能源黄连木等造林项目。启动实施女山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抓好省级优质杨树育苗基地建设。进一步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继续开展矛盾纠纷隐患大排查、大调处和领导包案活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八)以统筹为路径,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文明创建工作,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积极争创全省文明县城、文明村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项优惠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稳步推进城乡学校布局调整,集中力量加快明光中学、明光职高和四中、四小的新校建设速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续招中小学教师195名,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试点项目和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扩建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继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办好第十届纳凉晚会、第三届运动会,组织好建国六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切实增加农村卫生投入,着力改善乡村卫生服务设施。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严格目标管理,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缴力度,坚决扼制计划外生育,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进“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拓宽人民调解工作渠道,做好社会矫正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大投资审计和效益审计力度,对重点工程实施跟踪审计。着力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争取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强化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监测。继续做好人民武装、气象地震、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审计、保密、档案等工作。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增强学习力。深入开展学习型政府创建活动,努力在广大公务员中营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道德素养和政策水平。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设置法制讲座,政府领导班子带头学法,努力促进依法行政工作趋于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政府组成人员要深入研究本职工作,熟悉业务,精通业务,力争成为行家里手。

          进一步树立公信力。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及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外,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人民群众、企业普遍关注和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容易产生不公正、不公平甚至腐败问题的权力运行环节都要全面公开,保障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全面履行公开办事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理标准、办理结果,公示于众,切实兑现,取信于民。创新政务公开的形式和途径,积极探索建立听证、新闻发布等制度,倾听基层、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增强政务公开的实效。

          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强化执行意识,讲大局、讲责任、讲效率,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力求圆满,真正让执行成为自觉行动。完善行政运行机制,简政放权,规范办事程序。完善督查反馈机制,对重要工作部署,组织专门力量跟踪督查,对工作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拿出解决办法,推动工作落实。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对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滁州市人民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追究相应的责任。

          进一步强化向心力。把更多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之心,更加自觉地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求,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任务,把推动发展作为工作主旋律。提倡宽容包容,凡事讲大局、讲团结、讲和谐。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在全市营造“支持干事者、保护干事者、造就干事者”的良好风气。

          进一步打造战斗力。坚决执行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法律办事。干净干事,干好事不出事。进一步拉高标杆,盯紧先进,以跨越的标准抓工作、争当追赶的先锋。进一步强化机关效能建设,继续深入开展“执行风暴”和“阳光行动”,重点抓好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的落实,公开行政职权目录和职权运行流程图,建立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只争朝夕、雷厉风行,千方百计做到工作快上手、矛盾快处理、目标快完成,全面推进工作提速提效,努力推动政府工作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凝聚着挑战与奋斗的2008年已经过去,充满了机遇与希望的2009年已经来临。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目标不动摇,追赶跨越不懈怠,凝心聚力不折腾,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