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08-03-12 00:00
    【字体:打印

    ——2月27日在明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张贵翔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主题,强力推进明光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实力明显增强、活力持续增加、潜力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正在迈入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一)国民经济得到新的提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2%,是近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分别增长6.7%、15.2%、15.7%,二、三产业贡献率明显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2.5亿元,增长25%,其中,税收收入达1.9亿元,比上年净增3700万元。完成财政支出7.1亿元,增长54.2%,收支增幅均是最大的一年;固定资产投资16.9亿元,增长52.2%,是投入最多的一年;实际利用外资15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9%,是总额最高的一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7%;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万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3640元,增长18.1%;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8 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2 亿元,比年初增加2.5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全年共削减COD389.5吨、SO2189.5吨。

    (二)招商引资跃上新的台阶。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举措,坚持“一把手”抓招商不动摇、“一岗双责”不动摇、目标任务不动摇、考核奖惩不动摇。共引进项目280个,协议引资44亿元,到位资金20.5亿元,同比增长101%。认真做好项目编报工作,共获上级批准项目20个,争取资金20397万元,其中中央无偿资金10087万元。招商引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呈现出“四个转变”:一是由全民招商向专业招商转变。组建了15个驻点招商小组,分别由市几个班子领导带队驻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行定点招商。二是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把招商引资的着力点放在对明光经济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上,成功引进榄菊日化、润海甜菊糖、屹洲塑料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提高了招商引资的质量。三是由资源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更加注重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具有产业拉动作用的项目。四是由优惠政策招商向优质服务招商转变。在调整完善优惠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以优质服务来吸引投资,对重大项目实行更为灵活的“一事一议”服务方式。园区建设有了新的明显变化,建成面积由上年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32家增加到46家,其中16家已投入生产,投产企业比上年增加一倍多;园区经济规模实现倍增,全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亿元,入库税收突破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园区已经成为拉动明光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发展机制焕发新的活力。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在城市,基本完成了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共支付改制成本5.5亿元,安置职工20592人,发放各类经济补偿金2.97亿元,盘活企业不良资产16亿元。改制后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3家,共实现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30.8%;实现利税总额1.03亿元,增长91.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46.8%,提高15.7个百分点。明光酒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白酒自动化包装生产线竣工投产,“老明光”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消防器材厂消防车产销量大幅提高,“光通”牌消防车获省名牌产品称号,首次跨入亿元企业行列。在农村,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圆满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将29个乡镇、街道调整为17个,平均人口由2.2万人增加到3.7万人,平均面积由80.5平方公里增加到137平方公里,有效地整合了资源,拓展了发展空间。进一步规范二轮土地承包经营行为。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完成政府采购6177万元,节约资金1150万元,节约率达15.7%。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稳步实施,市乡两级政府近2000万元债务得到化解。认真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共整合各类资金9000多万元,成为全国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市。积极开展国家利用全球环境基金试点,被列为全国10个试点市(县)之一。继续深化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核销不良债务9146万元,增强了经营活力。

    (四)农业农村呈现新的气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切实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初具规模,良种良法配套和新技术推广面积达160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1.7万吨,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小麦总产20.5万吨,水稻总产22.4万吨,国标二级以上的优质水稻达80%。农业结构调整亮点纷呈,特别是水产、甜叶菊、红薯等产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水产业上,以永言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公司+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从繁育、养殖、加工到出口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已发展到34.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6.4万吨,总产值突破10亿元。永言公司成为省促进农产品出口领导小组重点联系的10家企业之一,“女山湖”牌大闸蟹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甜叶菊产业上,以基地吸引外资,以项目推动基地扩大,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甜菊糖项目牵动下,甜叶菊种植面积增加到7万亩,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300元。红薯产业上,通过窖藏和延时销售,形成了“储藏大户+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红薯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亩,产量达1.5亿公斤,储藏户已发展到950户。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不断加强,新增“Mingguang”牌青萝卜等3个无公害蔬菜产品和“女山湖”牌面粉等12个绿色食品。明绿基地初步建立,“明绿”商标获得注册,原产地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通过“一卡式”发放财政补贴资金9326万元,比上年增长50.3%。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稳步推进,扶持人口1.1万人,兑付资金835万元。顺利完成花园湖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发放资金120多万元。为农服务进一步加强,由政府推动、工商部门牵头的“一会两站”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省“一会两站”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切实加强农民培训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4136人。坚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445万方,是近年来水利兴修规模最大、工程最多、进展最快的一年。潘村洼、花园湖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淮北大堤除险加固工程稳步实施,池河洼地治理工程和分水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接近尾声,南沙河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完善,林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初步验收。第三批移民建房加快推进,26个村移民迁建工作正式启动。投入资金4200多万元,建设“村村通”道路240公里,150个行政村贯通水泥路,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改造市乡道路40多公里,完成渡改桥工程4处。司巷、苏巷土地整理项目进展顺利。以“五清五改一绿化”为抓手,重点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完成27个新农村试点村的规划编制,新建沼气池2037口,建成45个集体项目和22个示范项目,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

    (五)城乡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坚持把城镇带动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扩张规模,完善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作用。城市规划进一步加强,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报批,城市近期规划正在实施,编制了城东新区、文体中心等区域控规和韩山公园、滨河风光带等景观规划,控规覆盖率由上年的35%提高到65%。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按照构建“东部社会服务区、西部滨河风景区、南部商住休闲区、北部工业仓储区、中部文体综合区”五大城市功能区要求,积极推进东扩、北进、西连、南改,拉开城市框架。完成了南湖公园、车站路、山前路等改造工程和104国道绕城线主体工程,延伸了灵迹大道、南郢路等园区道路,亮化了双拥路、火车站广场和部分小街小巷,启动了明城世纪广场、聚福园、名仕花园等商住小区建设工程。建成区面积由13平方公里增加到17.2平方公里。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集中开展了城市“两违”、“马自达”、“棋牌室”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取缔城区非法营运的“马自达”,开通了城市公交。坚持“以镇建镇、以镇养镇”的建设思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小城镇建设,建成区面积达33.1平方公里,新增2.4平方公里。着力创新用地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镇和城区集中,加大“空心村”、废弃地、闲置土地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做好移民迁建、区划调整和旧城改造文章,努力推进土地整理和置换工作。

    (六)社会和谐迈出新的步伐。把建设和谐明光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稳步实施十二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7214万元,其中,市本级配套资金1182万元。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500多个,1800多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提高,共征收养老保险费1.24亿元,发放养老金735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2.5万人,发放失业金864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3万人和3120人。完善城市低保,稳步推进“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制度,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全面开展农村低保工作,1.2万人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2900多名农村五保户直接受益,集中供养率达25%以上。加大对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发放资金286万元,困难群众的生活和医疗得到了及时救助。投入资金1293万元,顺利完成1899户倒房重建工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编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逐步健全相关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和基础设施重大隐患的排查工作,有效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人防工作全面启动,在省内首家成功举行了县级“9·18”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并获省和滁州市表彰。扎实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现9个100%和1个95%目标,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结合专项整治,多方筹资解决了小河南居民点自来水问题,确保村民饮水安全、市民吃上放心豆制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明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96起,摧毁犯罪团伙22个。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840起,调解成功率达95%。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各类信访案件得到妥善处置,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抗灾救灾工作稳步推进,坚持沉着应对,科学调度,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调集1.5万名干群参加抗洪抢险,战胜了2007年夏天发生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七)各项事业获得新的发展。持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顺利通过省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验收。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市专项行动,被批准为省“一把手工程”科技示范市和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通过全国科技工作考核,继续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36家,技工贸总收入达4.2亿元,较上年增长30%。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兑现“两免一补”资金2100多万元,受益学生8.4万人次。高中阶段教育得到均衡发展,职普比例达到42.1∶57.9,高考本科达线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农村薄弱学校建设得到加强,首次抽调7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教轮岗。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6万平方米,消除各类危房1.9万平方米,其中D类危房1.7万平方米。城乡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措基金近2200万元,其中财政配套1731万元,农民参合率达83.3%,全面提升了农村卫生水平。认真做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首批农民文化大院和农民文化书屋。成功举办第八届“明光之夏”纳凉晚会,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网吧专项整治卓有成效,立案查处违规经营网吧68家,进一步规范了网吧经营行为。加快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展开。积极做好女山湖镇的省级旅游乡镇申报工作,顺利完成女山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有线电视网整合。正式启用了市广电中心。计生服务阵地得到巩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共立案查处“两非”案件52件。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5.51‰。进一步加强资源开发的监管,整顿和规范矿山企业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推进非法码头和黄砂采运市场专项整治,采砂交易税费达2300多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多万元。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工业园区环评通过专家评审。扎实开展了城区浴池锅炉烟尘污染、城东凹凸棒企业和城西石料企业粉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厂通过省级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价格监管得到加强,重点做好粮油、猪肉等副食品的价格监测,对如海超市等4家较大经营企业实行调价备案制度。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率先开展投资效益审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落实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待遇,减免费用100多万元。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此外,人民武装、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气象、地震、统计、档案等其他社会事业和工作也都有新的发展。

    (八)政府建设实现新的目标。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公务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政府法制工作获得“安徽省政府法制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切实履行政府重要工作、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市人大议案2件、代表建议5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办理市政协提案100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100%。切实加强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的联系,主动听取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市行政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4万多件,按期办结率在98% 以上。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精心组织了涉企收费大检查。政务公开扎实推进,议事规则、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市政府门户网站成为展示明光对外形象、加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良好平台,荣获“安徽省优秀政府网站”称号。机关效能建设成效显著,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群众对机关作风的满意度继续提高。行政监察职能有效发挥,纠风治乱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新成效,政府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工作成果充分显现的一年,是经济社会步入发展快车道、亮点凸显的一年,是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倍增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人民奋发努力、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64万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向驻明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向国家、省驻明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明光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二、三产业比重依然不够高;制约发展的一些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土地、资金等制约矛盾相当突出,规模企业还不多、不大、不强;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就业与用工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渐凸显,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还不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十一五”实现明光奋力崛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滁州市有关会议精神,牢固坚持工业强市、招商兴市、城镇活市、生态立市“四大战略”,深入抓好农民增收、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创业环境“四件大事”,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以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实现明光崛起。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5%左右,财政收入增长2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增长10.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2%以上,招商引资总额增长4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最关键的是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发展瓶颈,最重要的是树立更高标准推动工作落实。为此,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保持发展思路的连续性。“四大战略”是近几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符合明光实际的发展思路,必须坚定不移、一以贯之地推进,真正把战略部署落到实处。二是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抓好招商引资、优化环境、新农村建设、社会和谐等重点事项,组织实施好重点工程、重要工作和重大工业项目。三是坚持好与快的辩证统一。把又好又快统一于发展的全过程,既要以更好的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又要以更快的速度扩充经济总量,实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四是注重统筹兼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社会事业,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围绕上述目标和原则,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壮大工业规模,努力推进工业强市

    抓好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食品饮料、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玩具、矿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重点支持明光酒业做大做强,提高品牌影响力,争取早日重返安徽酒业第一方阵;支持润海公司建好甜叶菊深加工项目,发展种植基地;加快桂花面粉、香飘飘食品、鸿远油脂等企业建设步伐,力争年内投产。鼓励消防器材、三友电子、瑞丰五金、爱福电子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创建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促进瑞尔非金属材料、华慧微晶铸石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甚泰服装、天梭纺织、莱利服装等企业建设,争取尽快达产。加强资源开发企业的整合,支持明美公司、佳宝石英、富域玻璃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发展日用化工产业,推进金玛瑙公司尽快实现产能,努力建好榄菊工业园。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培育产业集群。以市工业园区、经济强镇、工业集中区、创业基地等为依托,积极构建特色产业的密集带和聚集区。围绕支柱产业、骨干企业、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发展产业关联性强、专业化分工协作程度高的企业群体。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主要手段,积极引导培育具有分工合作关系和不同规模等级的生产经营主体。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商会、协会等服务和中介机构,增强企业之间的关联度。

    做大做强龙头。认真组织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选择跟踪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工业企业,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建立市企业家协会,设立工业企业上台阶奖、突出贡献企业经营奖等,表彰奖励优秀企业家。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壮大规模。大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努力争创更多的名牌产品。加快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培育提升一批技术层次高、成长前景好、有竞争优势的中小型企业,推动其上水平、上规模,不断壮大骨干企业队伍。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力争达70家,其中亿元企业达5家左右。

    改善金融服务。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大政、银、企的协调力度,探索完善金融部门支持市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明光市金融机构信贷投入考核奖励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增强服务意识,加大金融部门对地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发挥担保公司职能作用,提高担保公司的业务水平和防风险能力,创新担保业务,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发展。

    (二)坚定不移招商引资,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打造平台抓招商。加快建设以市工业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工业聚集区,以明东、明西为两翼的工业集中区,以重点乡镇为呼应的特色工业小区。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创新运行机制,提升综合环境,努力提高承载大项目、好项目能力。继续加大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第五期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确保3月底前实现对榄菊工业园项目供地,分步向义乌工业园项目供地。积极申报省补贴项目,落实好省开行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贷款。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入机制,争取更多的园区建设资金。大力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指标利用率,努力化解土地瓶颈问题。对入园项目土地批而未用、长期闲置的坚决“腾笼换鸟”。今年市工业园区面积要新增2平方公里以上,入园企业要达90家、投产企业达40家,实现工业产值3亿元以上、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

    依托项目抓招商。围绕产业发展开发储备项目,以优化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十一五”规划项目库。围绕国家产业政策,精心策划、筛选、包装和编制优势产业招商项目,提高招商的针对性。继续组织申报省“861”项目计划,积极争取清洁生产和高新技术项目。力争在交通、水利、能源、生态农业、城镇建设及社会事业等领域有更多的项目挤进上级计划盘子,以期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依托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围绕食品饮料、机械电子、矿产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和商贸、物流等新兴产业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精品项目。

    创新手段抓招商。以工业招商为核心,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为重点,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强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强化驻点招商,大力推进委托招商、代理招商、以商招商。策划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积极参与会展招商。健全社会招商激励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重奖招商引资功臣,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招商引资的强大合力。

    跟踪服务抓招商。按照“在谈项目促签约、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进度、建成项目促投产”的要求,切实抓好招商项目跟踪服务。继续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落实各项招商优惠政策,为项目落户建立“绿色通道”。认真执行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积极主动为企业代办各种手续,直至项目落地。实行部门联动制度,每个项目落实具体人专门抓,提高项目服务水平。今年招商引资目标要确保完成28亿元,力争30亿元。利用外资总量要确保不少于2000万美元。

    (三)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做到城乡统筹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优质粮产业,深入开展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加快实施畜牧富民工程,抓好20个规模养殖场建设,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安全检疫工作。大力发展以明光街道、泊岗和潘村为中心的大棚蔬菜,以古沛为中心的无籽西瓜等高效农业,以泊岗为中心的银杏产业。壮大以涧溪、苏巷为中心的畜禽产业。加快实施“明绿”振兴工程,以涧溪、石坝等乡镇为中心扩大种植规模,优化“明绿”品质。继续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建活动,引导特色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发展水产业,倾心经营好“一只蟹、一只虾、一条鱼”产业,进一步提升“女山湖”牌大闸蟹等水产品知名度,推进永言公司争创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五洲食品等争创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水产养殖面积力争达34.5万亩,水产品产量6.8万吨,努力打造“水产之乡”。做大做强以管店、三界、潘村为中心的甜叶菊产业,加强润海公司与农户之间的订单合作,种植面积确保发展到12万亩,力争15万亩,加快打造“甜菊之都”。以自来桥为中心扩大红薯种植面积,争取发展到8万亩,着力构筑“红薯城堡”。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形式的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把有限的农业资源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提高产业化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订单生产。

    加快改善农村面貌。推广新农村建设“百村十镇”试点经验,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整体规划,兼顾区域特色,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村”的要求,大力推行“五清五改一绿化”,全面整治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力度,每个乡镇、街道要建立一至两个“村容整洁”的示范村。对试点村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继续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发展户用沼气池2000口。认真做好村庄绿化、荒山迹地造林等工作。切实抓好黄连木林油一体化项目,新造黄连木混交林2000亩、改造3000亩。进一步做好水毁工程修复和隐患工程除险加固,重点抓好潘村洼、花园湖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和燕子湾水库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甄港水库等4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力度,认真实施小水利治理、农业结构调整等重点项目。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确保解决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认真落实农村政策。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构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完成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换证补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指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4500人。加强和改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农村财务管理,规范“一事一议”,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快推进村级行政区划调整和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四)不断提升三产层次,努力优化经济结构

        改造商贸服务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传统商贸服务业,着力引进知名流通企业来明发展。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加强市场建设,启动万豪国际商城、义乌商贸城等项目,加快明城世纪广场大型超市建设和惠利市场改造。深化农村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用,完善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服务网络。着力调整外贸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纺织品、水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支持永言公司做好省水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开展自营出口业务。全年进出口总额要达1600万美元以上。

    加快发展旅游业。认真组织修编《明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女山地质公园、大横山、老嘉山、女山湖、跃龙湖、栖凤湖“一园二山三湖”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规划开发好池河、东风湖、抹山等城市山水画廊,加强区域建设管理,优化旅游环境。进一步推进“跃龙湖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村”项目,争取有实质性进展。依托明光的绿色水产、蔬菜产品等,积极发展“渔家乐”、“农家乐”等多形式乡村游。加快建设一批星级宾馆,培育一些旅游线路,逐步完善旅游设施。

    积极推进房地产业。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政策,集约利用土地。抓好闲散土地、未利用地的整理和国有土地的储备工作,千方百计保证土地有效供给。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万豪国际星城、明东佳园、嘉德华府、舒林等重点居住小区。今年要新建商住房22万平方米。

    (五)严格实行依法理财,努力提高保障能力

    大力培植财源。狠抓财源建设。大力扶持明光酒业、消防器材、乐斯福公司等现有纳税大户扩大生产,巩固税源基础。支持榄菊日化、润海甜菊糖、屹洲塑料等后续骨干财源加快建设,力争早日见效。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行动,进一步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形成各类经济主体竞相发展、可用财力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涧溪、张八岭等经济强镇。努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资金,千方百计扩大财政收入,切实增加可用财力。

    强化征管手段。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监控,在突出抓好大宗税源、重点税种征收基础上,注重对重点行业、高收入者、集贸市场等环节的税收征管,着力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堵塞各种跑冒滴漏。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考核机制,保障税款及时均衡足额入库。继续对企业纳税排名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激励企业不断争先进位。

    加强支出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财办事,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深化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强化财政保障功能。优先保证各项法定支出、政策性支出和重点支出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旧城改造、园区建设、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推进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化、精细化、绩效化管理。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在职干部职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新增支出1288万元,实现待遇均等化。

    (六)继续坚持建管并重,努力改善发展条件

    加快明光城区建设。坚持以规划统揽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区详规覆盖率,完成韩山公园、滨河风光带、嘉山路等区域的规划评审,编制电力通讯、供水排水、环保绿化、消防抗震等专项规划。继续加快构建城市五大功能区,着手实施龙山路、韩山路、山后路、池河大道西段和火车站站房改造工程,建设郑洼路、花园东路、龙山东路、明珠路北延、体育路北延工程,完成灵迹路、体育路、明珠路、瑞尔路等绿化工程。启动汽车站、气象局迁建工程,搬迁市消防大队。加快推进明城世纪广场建设,全面完成南湖公园工程。启动南洛高速明东连接线工程,完成104国道绕城线工程。加大城市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力度,整治违法建设、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涂乱画等行为,创建文明城市。加强公交车、出租车管理,继续扩大公交覆盖面,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强化社区职能,积极改善物业服务,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

    加快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做好小城镇规划编制,统筹土地利用、工业小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积极做好区划调整后乡镇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桥头、石坝、自来桥等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继续实行以奖代补的鼓励政策,今年市财政安排以奖代补资金500万元,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实施鼓励和引导农民向市区、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的政策措施,努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充分利用老乡镇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为中心村,吸纳农民,节约土地。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村村通”工程,确保新建通村水泥路200公里以上,抓好已建道路的管养。改造和建设嘉山集-自来桥、涧溪-官山等市乡公路40公里。协助做好明徐高速公路明光段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南洛高速三界连接线工程。逐步推行乡镇客运站、交管站、公路站“三站合一”,续建6个农村客运站。认真实施6个渡口改造和8个渡改桥工程。完成苏巷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加快推进司巷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进一步完善供电网络,提高供电能力。积极争取启动110千伏高王变电站项目。实施通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七)切实保护资源环境,努力推进科学发展

        积极推进生态市建设。认真落实生态立市战略,启动实施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全市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鼓励企业推广环保技术,重点建设好乐斯福、明光酒业、永言公司等生态经济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有机肥和沼气能源,促进土壤肥力再生。实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推进凹凸棒粘土、黄砂等资源由开采许可向大户集中。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耕地保护,控制水土流失。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户创建工作,将环境治理列入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努力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良、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示范区。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活动,倡导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生态意识和参与能力。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扶优限劣,淘汰落后,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加强考核和监督,确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选择乐斯福等不同类型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大力引进清洁生产工艺,推行清洁生产,积极组织企业上报清洁生产项目。今年力争削减COD1200吨、SO2260吨以上。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认真执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核准程序,把好环保准入关。加强工业园区等区域环评工作。做好项目建设的跟踪监督和竣工项目环保验收,提高“三同时”执行率和验收质量。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污染防治,继续做好池河、女山湖、南沙河流域污染治理,切实保护好城市饮用水水源,逐步恢复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水系及湿地。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完善污水管网,运营好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认真做好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始终不渝关注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更好地履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核心职责。在实施好原12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新增6项民生工程的落实工作。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对民生工程的投入做到优先保障。今年民生工程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2372万元。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政策公开、程序透明、支付到人、打卡发放”的规范程序。加强项目管理,严把标准关、质量关,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努力打造精品工程。积极探索项目投入使用后的长效管理机制,增强工程的后续功能。

    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认真实施《就业促进法》,加强经济发展与就业安置的统筹,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培训,转变择业观念,发展职业介绍,支持自主创业,鼓励自谋职业,有效化解就业矛盾。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建设,组织多种形式的人才招聘活动,着力解决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特困群体就业。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500个,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4050”人员再就业450人。深入贯彻《劳动合同法》,切实规范用工行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扩面参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养老、失业、生育、城镇居民医疗、工伤等保险的覆盖面。加快完善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和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等制度,继续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大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力度,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和集中居住率达30%以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逐步帮助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住房问题。今年启动建设300套经济适用房和300套廉租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明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社区矫正工作。扎实推进公安“三基”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深入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处置和响应系统建设。依法加强人防工作,把人防建设纳入社会发展和综合治理目标。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好“安全生产整治年”活动,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稳步推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继续深化非煤矿山、水上交通、民爆器材、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完善城乡消防设施,努力建设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优化市场环境,规范药品和医疗市场秩序,加大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九)经济社会同步推进,努力繁荣各项事业

    努力塑造“两创”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公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特别是在全社会大力塑造“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意志品格,激励广大干群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努力打造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加快科技进步。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技工贸总收入争取增长20%以上,滁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达5家以上。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市专项行动计划。加快筹建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进一步推进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市远程教育工程,让科技信息进入千家万户。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重视规范学前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落实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完善中职学校学生资助体系。设立扶贫助学专项资金,积极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优化教育布局,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好明光职高迁建、实验小学扩建工作。全面完成2005年底库存D类危房改造任务。加快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中高级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完善城乡及镇村学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文体中心、汪道涵藏书楼工程,争取完成明光大剧院主体工程。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办好第九届“明光之夏”纳凉晚会等文化活动。继续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建立网吧管理长效机制。组织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好“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继续完善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完成5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启动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和四山村医院病区改造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微波广播电视,加快乡镇有线电视网整合,做好乡镇有线电视光缆传输改造工程。争取完成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迁建工程。强化计生基础工作,抓好四项手术的落实,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继续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和“两非”案件查处力度。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争取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同时,继续做好人民武装、气象地震、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审计、保密、档案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建设法治政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逐步建立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决策参与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对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行为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继续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夯实法治基础。

    着力建设效能政府。进一步创新行政理念,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加强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加强公务员教育和管理,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继续抓好市乡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扩大集中审批,落实现场审批,推行联合审批,积极探索网上审批等服务新方式。深入开展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活动,认真落实效能建设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政府工作规则,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严厉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加强涉企收费的管理,积极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抓好机关作风评议和整治,积极开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加快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着力建设责任政府。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作风,营造想事干事成事的氛围。坚持工作高标准,落实严要求,强化行政绩效考核,用一流标准保证一流工作。坚持以发展为己任,做到敢闯敢试、敢抓敢管、敢作敢为。科学确定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实行政府内部考核与公众评议、专家评价相结合的评估办法,促进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严格依法追究责任。

    着力建设廉洁政府。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教育,坚持优良传统,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和“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建设廉政责任等制度,确保权力干净运行。扎实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医药购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查处力度。

     

    各位代表,人民的期望,不容我们丝毫懈怠;肩负的责任,鞭策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中共明光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推动明光经济社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