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计划总结】市发展改革委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2-01-04 08:04
    【字体:打印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认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刻领悟新阶段再出发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十二次全会、十五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荣获滁州市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

    一、2021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机关党建全面加强。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制定机关党建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各级党代会精神,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各项要求,制定《市发改委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宣讲3场,开展举旗帜送理论活动4场,认真组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先后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6次、支部集中学习16次,开展党史知识测试3次。召开庆祝建党100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全委两优一先人员。开展建党10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组织参观严集烈士陵园、焦裕禄纪念馆、红旗渠纪念馆,引导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完成党建任务。扎实做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主题党日等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4次,领导干部讲党史9次,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党员参与率高、教育效果好。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牢牢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针对重大事件、重要敏感问题等及时分析研判,狠抓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建设,坚决维护网络安全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二)围绕开好局起好步,预期目标基本完成。强化规划计划引领。编制完成《明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牵头的15个重点专项规划、23个一般专项规划均完成初稿;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区域规划编制,争取我市更多事项纳入规划;完成国民经济计划报告编制,科学制定开门红”“双过半等经济发展月度计划。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每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加强GDP、固投、服务业增加值、战新产业等牵头指标的监测分析。预计,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

    (三)聚焦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全速抓建设。组织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次,参加全省集中开工项目29个、总投资128.6亿元。实现九洲光伏、哈船新材料等132个重点项目开工,衡光新材料、人防物资储备库等139个项目竣工投产。明光通用机场项目军方、民航选址获批,完成军地合作协议签订,启动机场片区概念性规划编制;合新铁路(明光段)完成全线用地组卷报批、站房设计方案审查,目前施工单位已完成现场临建搭设并开展建设生产。全面抓谋划。开展项目谋划月活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重点战略,聚焦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谋划2022年重点项目441个,总投资1930.21亿元,其中续建项目91个,总投资418.21亿元;计划开工项目105个,总投资234.58亿元;储备项目245个,总投资1277.42亿元。全力抓保障。积极跑省跑部找路子、争资金,累计通过发改委渠道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13个批次,获批44个项目、资金2.25亿元,争取项目资金总量居滁州市第2位。全市在库专项债项目19个,全年获批专项债资金8.56亿元。能耗指标方面,九洲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高透组件制造项目节能审查顺利通过,获准行政许可。水利水运方面,明光港区津里作业区、七里湖航道整治已列滁州市水运项目国土空间规划和港口作业区规划调整方案;崔家湾水库可研报告已经省水利厅初步审查,水保、环评、水资源论证等专项报告正在编制;女山湖船闸扩建前期已委托单位开展鉴定。公路干线方面,国道104南北段正在开展用地选址申报;国道345绕城线施工图设计已确定中标单位;泊岗淮河公路大桥初步设计待批;徐明高速司巷互通完成施工图审批;明光市高铁大道(创业大道西延至高铁站道路)完成施工图纸设计。

    (三)坚持做强实体经济,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链长制推深做实。聚焦已初具发展基础、市场空间巨大的绿色涂料、艾草及绿色食品、光伏组件、凹凸棒基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花卉苗木、旅游发展两项重点工作,建立产业“链长制”“组长制”,制定了《明光市建立产业链“链长制”、重点工作专班“组长制”工作方案》,高质量开展百日攻坚行动,9-12月,“五大百亿”产业完成新签约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57.1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27.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0个,总投资27.99亿元。战新产业扩量提质。全市战新企业达36家,预计全年实现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凹凸棒新材料产业基地成功获批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专项资金200万元。争取省制造业融资财政贴息政策,获批资金66.3万元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明光市商贸新型专业市场集聚区成功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滁州市唯一获批项目。明光市现代物流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家审查和现场核查。落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申报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130万元。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组织艾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申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在全省5个创建名单认定考核中以第2名的成绩,直接报国家发改委认定。军民融合加快发展。强化规范管理,着力培育军民融合主体,加快军民产业一体化发展,产业规模和主体数量显著提升。

    (四)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开放合作步伐加快。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全力推进化工园区认定、扩区和调区工作,明光化工园区成功通过省第一批省化工园区认定,解决了明光化工园区定位问题,为明光化工园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反复对接汇报,厘清扩区程序,提出扩区思路,拟定扩区方案,《关于明光市化工集中区扩区的请示》获滁州市主要领导批示同意。截止目前,市经开区已完成明光化工园区扩区控制性规划编制。下一步,在全市国土空间规划调整满足条件后,迅速启动明光化工园区扩区总体发展规划、区域环评、区域安评等规划编制。大力推进明光—盱眙省际毗邻区建设,已与盱眙县政府达成合作意向,确定协议文本,拟在南京都市圈联席会议上正式签约。皖北产业聚集区建设方面:积极参加皖北发展大会,明确我市重点承接凹凸棒基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电子信息、光伏玻璃、艾草等五大产业,梳理重点招商项目17个、总投资超530亿元。着眼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远,谋划与央企、跨国公司、知名民企等有投资需求的四化同步项目18个。加强皖北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对照皖北政策系列文件,会同相关单位梳理拟向上争取事项83项,其中市直单位30项、乡镇街道53项。积极申报皖北财政贴息项目,获批3个项目补助资金120万元。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编制完成节能评估、压覆矿产资源评估等8项区域评估报告,争取经开区补助资金1500万元。淮河经济带发展方面:申报池河、南沙河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项投资目,其中池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获批资金3576万元,单个项目资金量全省第一,占全省资金总量的12.8%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动能显著提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牵头的27项(由38项调整为27项,11项涉农事项改由农村综合改革专项小组牵头)经济和行政体制改革事项均已提前完成,顺利销号。加快新型城镇化改革。协调编制《明光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配合完成我市经济发达镇张八岭镇赋权事项的梳理,进一步激发张八岭镇发展活力。推进信用金融建设。大力推广信用金融融资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信用承诺、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修复和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等,引导企业入驻信用金融平台736家,帮助企业修复一般失信行为300余批次,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助力企业良性发展。推进价费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我市销售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降低工商业两部制电价。完成2021年明光市县级涉企收费清单动态调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农业水价成本监审。

    (六)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加快立体交通体系项目建设。淮河润辉港口建成运用,合新高铁开工建设,明光通用机场选址获军方审批并签署军地协议。明光盱眙高速公路纳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光津里港列入《合肥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围绕农业生产、乡村产业、乡村生态、城乡融合、服务支撑等领域,谋划乡村振兴重点项目227个。积极争取农业领域项目资金,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专项投资项目5个、资金1.24亿元,其中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2000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641万元、池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3576万元、 2021 年明光市林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700万元(2批次)、明光市淮宁闸重建工程500万元。完成两批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申报,共申报实施项目10个、总投资1617万元。推进淮河行蓄洪区居民迁建,2019-2020年度985户搬迁任务重中251户已搬迁入住新房,其余选择货币化安置的734户均已拿到安置补偿金。加强能源保供项目建设。建设皖东北天然气工程,结合定--明天然气管道,形成“双回路”气源,保障供气安全、稳定。建设220千伏滁州电厂-贺庄变线路,提升我市电网供电能力。

    (八)强化民生体系建设,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争取民生项目。紧盯“十四五”社会事业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方向,谋划申报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项目19个、总投资9.89亿元。明光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获批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000万元,为全省两个获批项目之一。加强生态建设。狠抓能耗“双控”工作,今年滁州市下达能耗强调降低目标为单位GDP能耗下降3.2%,经统计核实,我市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已下降3.05%,实现明显下降。完成“两高”项目摸排及检查工作,协调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有关问题整改工作。大力推动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党政机关制止餐饮浪费、合同能源管理集中示范实施,狠抓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确保粮食安全。统筹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守住不出现农民“卖粮难”底线,今年全市累计收购小麦6.2万吨;截止1222日,累计收购稻谷13.2万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财政补助建成高大平房仓5.31万吨,争取专项债资金,推进明光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完成春季粮油大检查,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和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建立重大招标采购项目会商工作机制和建立质疑(异议)提前介入机制。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及时受理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信访举报,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常态化开展标后监督检查和评标专家及代理公司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查处。做好价格管理。开展价格监测和调控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收费政策,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有关收费项目。坚持商品房价格备案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基本思想。加强教育、物业服务、机动车停放等收费管理。认真做好价格认定,累计办理价格认定210件,标的额10368万元。

    (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推进有力。2021年累计主办各级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2件,所有办件均已形成答复意见。充分发挥“参谋”作用,围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撰写各类分析、建议材料30余篇,上报市委、市政府各类信息100余篇,并多次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按要求完成文明创建各项任务,深入包保社区,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同济学府小区实施屋面和腰箍漏水维修,累计动用维修基金120万元,维修改造屋顶4500平方米,拆除维修腰箍约300立方米,新建路灯59盏,监控设施80个,极大改善小区业主居住环境。持续加强政务公开、信访、双拥等工作,先后荣获2020年度文明城市创建、政务信息、招商帮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双拥工作等先进单位。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电力设施和油气管道保护,加大粮食安全生产和安全储粮监管。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扣“5351”发展目标,忠诚尽职,奋勇争先,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确保牵头指标增速居滁州市前列,为加快建设“经济强、格局新、城乡美、活力足、百姓富”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新明光作出更大贡献。2022年市发改委牵头指标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战新产业增长25%,全面完成能耗双控任务。

    (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聚焦“十四五”规划各项指标,瞄准“5351”目标不动摇,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常态化机制,加强对趋势性、苗头性、结构性问题预研预判,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围绕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分解经济运行指导计划,强化GDP、固定资产投资、战新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等牵头指标统筹协调工作,确保牵头指标位次靠前。加强“十四五”规划纲要落实督导,全面完成各类“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二)持续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围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建设,全力以赴谋项目、争项目、招项目、建项目,全力扩大有效投入,全力补齐发展短板,全力夯实发展基础,全力增强发展后劲。开展重大建设项目攻坚行动,确保九州新能源等34个续建项目竣工投产,樱花新材料等4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面建设,加快推进华润等54个储备项目前期工作。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管投资必须管项目,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围绕前期谋划、上报争取、额度安排、项目推进等各项环节,认真做好2022年专项债需求申报工作,确保债券发行后及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保证支付进度,避免资金闲置。

    (三)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推行专业招商、委托招商等新模式,积极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关联配套企业。强力推进长三角对接合作,积极谋划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推介活动。制定产业链紧缺人才清单、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清单,对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主办银行制度和白名单制度。实施环保差异化管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生产经营。推动绿色涂料、光伏组件、凹凸棒基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艾草等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化、加速度发展,产业规模实现新跨越,产业竞争力得到新提升,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新格局,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四)加快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统筹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谋划实施一批四化同步重点项目,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推动五个区块链接细化成局,明光盱眙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盱眙县在政府层面正式签订共建合作协议,按照《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指引》要求,力争明光盱眙功能区通过省级认定。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县市在医疗教育、科研院所、人才交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交流,2022年争取与沪苏浙地区1个县市区在政府层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启动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凹凸棒基新材料产业园正式纳入明光经开区管理,化工园区扩区取得积极进展,开工建设明光盱眙高速公路等省际重点项目。

    (五)提升粮食和物资保障能力。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为抓手,全力做好粮食收购、存储、销售出库工作。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年度收购粮食20万吨以上,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质量监测,确保原粮食品安全,提升粮食质量检测能力,目前明光市粮食质量检测中心已完成图纸设计,争取2022年建成使用。夯实粮食仓储基础设施,明光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专项债项目已通过省财政厅专家评审并入库,争取2022年建成新型粮食储备仓库5万吨以上。增强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落实县级储备粮和社会责任储备。军粮供应品种丰富,质量良好,配送及时。

    (六)持续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坚持重大招标采购项目公管委专题会议会商机制、联合监管机制和案件联合查处机制,发挥综合监管作用。常态化开展标后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市场主体履约不到位和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优化交易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和简化办件手续,进一步提升我市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水平。

    (七)持续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实现为民服务解难题为重点目标,鼓励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发改业务发展。坚持从严治党,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抓好本单位惩防体系建设和廉政防控工作。坚持党建统领,以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明创建、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双拥、信访等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