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明光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9-25 16:44
    【字体:打印

    一、党建引领,完成重点工作

    (一)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财政收入实现平稳增长,我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39亿元,增幅10%,上级转移支付补助29.82亿元;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非刚性支出,切实保障好“三保”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6亿元,增长7.2%;信贷投放总量稳步提高,存贷款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各项存款余额351.42亿元,比年初增加48.66亿元,增幅为16.07%;各项贷款余额314.55亿元,比年初增加39.27亿元,增幅为14.27%。新增存贷比为89.51%。

    (二)财政服务释放新动能。积极申报发行新增债券,我市共发行专项债11.9亿元(含积极争取到1.2亿元限额空间额度),主要投向产业园区建设、教育、卫健、铁路、环保等领域,我市连续两年获滁州市政府专项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表彰;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一是积极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年末全市新增新型政银担业务7.99亿元,在保8.08亿元,二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年末我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笔,金额2334.5万元,财政贴息184.8万元,带动就业人数272人,三是全方位宣传推广“滁州金服平台”,年末,我市宣传推动18319户市场主体入驻,平台入住率达41%,排名滁州市第二;鼓励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一是兑现企业上市挂牌奖励,兑现朗威医疗、鸿贝智能等7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挂牌奖励资金170万元,兑现浩淼安防北交所上市奖励资金600万元,二是实施重点推进,推动瑞尔非金属公司报省证监局上市辅导备案,助力鑫博机械、骆氏电动车、升力机械、谨铭连接4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科创板基础层挂牌,昊昊蜂业、博硕科技2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科创板精选层挂牌,华盈汽车在省股交中心“人才企业专板”挂牌。实现直接融资净额3.4亿元;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当年各级财政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17亿元,建设项目53个。荣获2021年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绩效评价省优秀等次,位列滁州市第一。

    推进“厕所革命”提质增效,拨付改厕奖补本级配套资金792.8万元;拨付全市62个村庄实施污水处理建设项目资金4100万元;荣获2021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在39个正常推进县中位列第三名,获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奖补1500万元;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不断优化,2022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率为98.4%,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类289项,节约率约11.46%。

    (三)管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我市法定债务率95.7%,低于120%,处于绿色风险区域;直达资金管理及时高效,2022年我市直达资金预算指标11.54亿元,直达资金支出11.02万元,支出进度95.5%;国企国资管理建立新型机制,一是建立外部董事库和外部董事派驻机制,二是推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三是开展资产专项清查活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在2021年度明光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度考核中,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在滁州排名第一;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审核效益提高,以节约政府投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全面开展财政投资审核工作,完成8个项目的结算审核核减金额805.85万元。

    在财政部开展的2021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获得前200名好成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结合明光实际,充分预估当前困难,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和形势研判,依托综合治税平台,加强运行调度,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

    (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一是围绕国家和省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协调各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最新信贷政策及贷款规模;二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积极落实疫情防控金融财政税收各项优惠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对反映和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协调沟通,解决问题。

    (三)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发展。统筹推进财税金融、基层治理等改革,帮助企业经营者建立发展信心,树立资本市场运作观念,激发企业上市挂牌的热情和动力。2023年,着力做好瑞尔非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创业板上市启动服务工作,推动安徽美阅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达到2家以上。

    (四)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突出财政绩效,进一步健全财政体制机制,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完善预算绩效标准管理体系建设,健全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五)持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明光市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明光市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实施细则》为抓手,规范国有企业管理,调动国有企业及管理层的主观能动性,在拓宽融资渠道、壮大资产及保障重点工程上狠下功夫,力争三家国企融资规模在2022年57.5亿元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增长。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外部董事派驻和管理考核机制,出台外部董事考核管理办法。

    (六)防范化解财政重大风险。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完善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与化解机制,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