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委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3-01-09 10:05
    【字体:打印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一是做好重点地区人员管控,2022年以来,共摸排返乡人员128165人次,省推、区域协查数据共13815人次;收到协查函674份,密接161个,次密接956个,均严格规范落实管控。二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推进方舱医院的建设,完成雷公山健康驿站二期建设,现有房间533间,储存备用隔离房间数4360间。三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采购6台(套)核酸检测设备,与第三方检测机构签订协议,日最大检测能力1.63万管每日。四是全面推动疫苗接种,截至目前累计接种1128512剂次,全程疫苗接种覆盖率为85.16%。

    (二)扎实推动综合医改工作。一是县域医防融合和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两项纳入省级试点;“银针行动”和“智慧中药房”被纳入省2022年医改工作重点,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二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市人民医院完成2个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市中医院完成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三是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明光市人民医院签约揭牌;市人民医院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签订临床医学专业联合培养协议;市中医院与南京胸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四是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整合市人民医院与女山湖镇分院医疗资源,在女山湖镇分院建立精神科病区;整合市中医院与涧溪镇分院医疗资源,在涧溪镇分院建立五官和肛肠特色专科。五是加强基层卫生工作,2个乡镇卫生院,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报表扬。

    (三)全面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三级甲等中医院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明光市“智慧中药房”亮相央视专题纪录片《新时代的中医药》。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举办耳穴贴压疗法适宜技术培训,并邀请李家琪耳穴贴压法传承人、青山耳穴训练营创始人李青山现场授课。三是推进互联网+智慧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开通基层医疗机构共享智慧中药房,截至目前共接诊186666人次,会诊161次,开方11167人次,执行处方8975人次。四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与安徽省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西学中”培训69人。目前全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261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类别医师5.37人。

    (四)加强人口均衡发展及重点人群健康工作。一是加强老年健康体系建设,新增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单位62家,1个社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二是加强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截至9月末,2022计生统计年总出生3748人;全市新增国家奖扶对象1552 人、特扶对象 42人、奖扶扩面对象4263人。三是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目前共完成筛查数8000人,筛查进度为100%。四是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对5家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立案查处,督促指导2家用人单位对疑似职业病病人安排职业病诊断。

    (五)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推进健康脱贫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全市14427名有诊疗需求的贫困人口进行家庭医生签约,签约率为87.4%。二是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实施一类乡镇卫生院管理2个,二类乡镇卫生院管理9个,三类乡镇卫生院管理2个。三是全面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市152个村(居)均已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四是推进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心及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项目、市中医院扩建项目、市应急医院建设项目。

    (六)做好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数1255人,每千人口2.58人;注册护士1704人,每千人口3.51人;公共卫生人员数264人,每万人口5.44人。一是加强人才招聘力度,完成招聘专业技术人员67人,落实5名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派出38名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签订村医定向委托培养就业协议22份。三是全面落实人才保障政策,全职引进副主任医师3名,柔性引进高级职称人才12名。

    (七)全力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2127例,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审核率均达到100%。二是加强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完成200名学生和100名孕妇碘缺乏病现场监测采样和检测工作。三是有序推进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累计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1837人,接种剂次数55143剂次。四是推进精神障碍防治,明光市人民医院设立精神专科门诊及住院病区,与滁州市二院建立专科联盟和对口帮扶,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7.27%。                            

    (八)深入推进健康安徽行动。一是落实健康安徽行动各项政策措施,全市新生儿死亡率为0,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4/千分,孕产妇死亡率为0。二是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明光市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安徽省卫生城市,5个村通过省级卫生村评审。三是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业务覆盖率为96.55%;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学影像互联互通率为100%。

    (九)积极推进暖民心行动。一是提升“健康口腔”服务能力,市中医院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口腔科对口帮扶机制。二是推进“健康口腔”行动项目,实施3-6 岁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和6-9 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项目,分别完成3680例和2642例,完成比例分别为219.05%和165.12%;三是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完成1个社区托育点和1个家庭托育点建设,新增托位数555个,新增托位完成率为138.75%。

    (十)抓好卫生健康各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生命健康产业“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合计10家,其中纳统数量3家,纳统登记金额31.013亿元。二是加强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依法执业、重点公共场所监督检查,责令关停医疗机构28家,立案18起;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立案6起。三是加强综合管理,开展安全检查26次,发现、整改安全隐患65处;两家公立医院投入70万元安装微量X射线安检仪,重点部门加装入侵式报警装置。

    二、2023年工作安排

    (一)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推进雷公山健康驿站(三期)建设和方舱医院建设,采购负压救护车3台;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坚持人物同防,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力度;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做到应接尽接,构建牢固的免疫屏障。

    (二)深化综合医改工作。推进县域医防融合和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省级试点,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力打造潘村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创成1-2个临床重点专科;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二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别达到3级和4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建立医联体或专科联盟。

    (三)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巩固“银针行动”和“智慧中药房”成果,深入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稳步提升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完成69名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培训;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市(县)创建工作,力争市中医院创成三级甲等中医院。

    (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人才招聘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100%;推进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心及服务能力提升、市中医院扩建工程和市应急医院建设3个续建项目,计划开工明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建项目。

    (五)做好重点人群服务工作。贯彻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加强出生人口监测;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完成宫颈癌筛查6000人、乳腺癌筛查2000人,全市产筛率达70%以上,新生儿疾病初筛率达98%以上;持续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婚检率达85%;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550对;创建“安徽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1个,推进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工作,市中医院完成老年医学科独立设置。

    (六)加强疾病防控和综合监管。推进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明光市第七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做好免疫规划工作,0-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职业病防治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加大医疗卫生综合监管和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卫生乡镇,2-3个省级卫生乡镇。

    (七)持续推进暖民心行动。加强安心托幼(托育服务),推进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新增托位数600个左右,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5个;推进健康口腔行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牙椅数较2022年增加5%;3-6 岁学龄前儿童局部涂氟完成3360人,达到目标人群16%,6-9 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完成1200人,达到目标人群16%。

    三、意见建议

    加强对卫生健康工作调研,加大医疗卫生专业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出台“引才、留才”激励政策,推动县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深做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进一步巩固“银针行动”成果,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